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发挥多语种特色优势,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语言桥梁 谱写丝路新篇

时间: 2023-10-1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4244 收藏

2000多年前,先辈们穿越草原沙漠、扬帆浩瀚海洋,在声声驼铃、点点帆影中开辟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谱写了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史诗乐章,联通了中国与世界。

10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构想,擘画出全球互联互通的恢宏愿景,古老丝路在行稳致远中迈向美好未来。

在新时代,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动投身“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多语种特色优势,“用语言铺路,促民心相通”,在促进与沿线国家语言互通、教育合作、文明互鉴等方面精准发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把“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交流互鉴之路交出了精彩的“北外答卷”。

加强语种建设,用语言铺就沟通交流之路

2022年5月30日,摄像头那边,几位年轻人端坐,进行线上答辩,完成作为北外第一届阿塞拜疆语本科生的最后一项考核,他们从容地介绍自己毕业作品的选题特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内容涵盖阿塞拜疆语言、文化、历史等话题,充分展示着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学术素养。摄像头这边,北外外籍教师阿利耶夫等人目光专注、仔细倾听、不断提出问题。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记录下了这一时刻,并指出“该专业是中国唯一开设的阿塞拜疆语本科专业,将在发展深化中国和阿塞拜疆之间的教育和学术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语言是文明的重要载体。北外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素质过硬、跨学科跨领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

21世纪初,阿塞拜疆和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却十分缺乏会说汉语的人才。在教师的建议下,阿格申·阿利耶夫作为阿塞拜疆留学生来中国求学,就读于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在,阿利耶夫已是北外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致力于研究中阿语言与文化、推动中国与阿塞拜疆的教育文化交流。

对首批阿塞拜疆语专业毕业生,阿利耶夫寄予了厚望:“他们是中国第一批阿塞拜疆语人才。我相信他们能成为两国之间文明交流的使者,搭建文化之桥、教育之桥、学术之桥,为两国友好合作作出独特的贡献。”他的学生们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首届毕业生王思源、唐雨萱决定加入北外“非通用语种师资研究生培养支持计划”,前往阿塞拜疆卡扎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努力为两国之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近10年来,北外开设的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拉丁语、阿姆哈拉语等全国唯一专业点已培养出第一批学生。开设于2011年的祖鲁语专业,2018年实现第一次本科招生,10余年来已经培养多名通晓南非语言与文化的学生。金砖峰会、中非论坛等各类国际盛事中,都活跃着这些专业学生的身影。

北外目前已开设的101种外国语言中,包含了50多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表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需要语言的全面赋能。“‘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国家出行需要语言先行。北外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提供高质量语言教育和服务,帮助塑造中国的世界观、世界的中国观和未来的全球观。”

贡献教育智慧,由书籍铸就文明互鉴之路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中,大学的责任更加重要。北外的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和全球治理三大发展战略,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相互理解作出了贡献。”9月16日,在北外举行的全球文明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表示。

在论坛上,随着覆盖的红绸布被缓缓揭开,在来自181个国家的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成员的见证下,四十卷“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图书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献上祝福。

聚焦“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这套大系丛书,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论述“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政策、发展战略、治理模式等,全景擘画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风貌。自2021年大系首批专著面世以来,已成为在国际国内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文化教育产品,在“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互鉴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大系总主编、北外党委书记王定华对通过推动教育交流促进人文交流秉承这样的理念:“各大学应明确各自优势学科在历史进程和世界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积极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这是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世界贡献中国教育智慧的必然选择。”

聚焦“一带一路”国家关注和了解中国的需求,中外优秀译者倾力合作,北外建设的“‘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致力于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2022年9月,在约旦首都安曼市举办的国际书展上,“‘一带一路’中阿友好文库”销售一空。

文库的翻译采用中外优秀译者紧密合作、互相配合的方式,力求保证两种语言的理解、翻译准确。文库中《诗经》的翻译,由文库主编、北外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和教师尤梅,还有埃及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穆赫森·法尔加尼共同翻译。

截至2022年底,文库已出版图书80余种,合作机构遍及约旦、阿尔及利亚等11个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典籍、中阿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性作品的重要出版传播平台,被阿拉伯媒体誉为“当代中阿人文交流的代表性项目”。

厚植友谊土壤,以青年造就民心相亲之路

今年8月,马来西亚沙巴州的海滩上,北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华媒生态调研团队的队员们,邀请各国游客写下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对中国的印象与期待,游客们陆续在队服上写下了诸如“Asia is Beautiful”的感言……

这是北外“全球文明与青年责任”海外学生实习实践项目中的一支团队在马来西亚调研时的场景。2023年,北外派出500多名师生共43支队伍赴海外五大洲开展实习实践,纵览世界各地文明之貌,拓展中国青年全球视野;发挥多语种学科优势,了解“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情况;拍摄各国特色文化视频,为促进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鉴贡献青年力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关键在青年。”在杨丹看来,当代青年不仅是全球文明相互理解的见证者,还应是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参与者、奋斗者和实践者。

“我的中文名字叫陈小希,希是‘希望’的希;小希,小小的希望,可我的希望不都是小的,我有的希望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来中国!”在2023罗马住读学校夏令营开幕式上,意大利女孩亚历桑德拉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很多和她一样的青年对中国的向往之情。

自2010年以来,北外已连续11年为罗马住读学校举办夏令营活动,为该校1600余名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汉语及中国文化的机会。

举办不同国家、不同主题的夏令营也成了北外的传统。连续12年承接“汉语桥”夏令营项目,共接待来自欧洲7国26个团组的1600余名营员;创新推出的“你和我·在北京”等夏令营品牌项目,已成为促进国际青年交流互动的优质平台,至今已组织32期,参与营员超过1万人;近两年举办“汉语·印象”“遇见·中国”“美好·文化”“汉字魅力”“中华美食”“科技中国”等“汉语桥”线上夏冬令营,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学员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触摸中国历史的脉搏,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了解今日中国的辉煌,把回忆带回去,将友谊传下去。

像载着马背驼铃的茫茫大漠,像托起中欧班列的长长铁轨,北外用语言铺就的这条路,将带着一代又一代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与互鉴作出贡献的青年和有志之士,迈向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亚辉 通讯员 花瑞)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