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拓宽办学边界 校园企共育高“智”更高“质”
今年6月,重庆市宣布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位居首位,工业软件作为重点布局的产业,是“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
响应需求、顺应发展,作为“中国数字通信的发祥地”“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重庆邮电大学主动打破“围墙”、拓宽办学边界,联手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打造工业互联网学院,“校、园、企”协同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与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现“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使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互动。学院专注于工业软件和智能汽车领域,校园企共育高“智”更高“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数字化思维和“IT(信息技术)+OT(操作技术)”跨界整合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实习与实训融为一体,毕业与就业无缝连接,工业互联网学院成功上榜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实训条件场景化
沉浸式学习智能制造与智能汽车关键技术
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学院办在产业园区,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以仙桃数据谷为依托,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让学生“带着梦想来、插上翅膀飞”。通过沉浸式创新体验大平台、实景式实验实训大场景,开启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半封闭的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学生现场展示自动驾驶技术,操控各种车辆平顺、灵活地躲避障碍,变道转弯、稳稳停车。仙桃数据谷全域构成覆盖“人、车、路、网、云”的完整链条,为重邮学生与园区企业提供实习实训、技术验证、产品测试、创新创业、学科研究等各项服务。学院参与打造的保税港区“智慧共享物流中心”获评为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十佳案例。
成长平台多元化
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及自我管理全覆盖
从教学楼望出去,学院在仙桃数据谷建设的4万余平方米办学场地一览无余。宿舍里的欢声笑语、实训室的忙碌身影、科研室的热烈探讨……眼前的一幕幕,让朝气扑面而来。这里既是创新园,也是“创乐园”“创梦园”。
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组建创新俱乐部、文体俱乐部、竞赛特训营和特设党支部,采用“书院+俱乐部+校企师生团队”的运行模式,让文艺、体育、学术、党建相结合的社群生活多彩绽放,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及自我管理全覆盖。
在这一场校、园、企三赢的合作中,企业工匠走上讲台,以深刻的见解和前沿的知识服务超1000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培养集体意识、在创新中彰显个人天赋。“校、园、企”齐心孵化出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IEC 21823-2被英国、澳大利亚等6国采标应用。
有来有往,学院师生也走进园区,为企业发展献技、献智、献力,支撑数据谷构建“龙头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孵化”的创新生态体系,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育人模式立体化
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分别达92%、99%
借力扬帆、持续增彩,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学院挖掘“校、园、企”资源价值,延伸出兼具“创新平台、科研项目、研发成果、国际合作、标准规范”的五位一体反哺人才培养模式。
落地实践中,学院采用“三进二转一同步”方式,让科研、生产与教学深度融合。“三进”即研究成果进教材、技术开发进内容、企业团队进课堂;“二转”即创新平台转化为竞赛资源、工程项目转化为实训题目;“一同步”指前沿探索与最新技术同步。
打造以产聚才的“强磁场”,学院与企业共建“传音智慧终端班”“长安智能汽车班”“中科创达特训班”,牵头建设“重庆市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学科专业群”。学院“控制学科与工程”成为重庆市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进入全球前100名,“工业智能”成为全国软科排名第2的A+专业,3个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构筑以才促产的“快车道”,学院建成浸入式应用创新中心“一中心”,技术创新平台、测试验证平台“两平台”,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横向集成等工业4.0“三集成”场景。
秉承“自动同心、其力锻金,自动齐心、求实创新”的学院院训,学院本科毕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超92%、研究生就业率达99%。2022年,学生科技竞赛获奖432项,源源不断地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会聚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教师团队工程化
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利用研究院相对灵活的用人机制,学院将研究院作为 “蓄水池”,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建立了选聘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人才、行业协会和企业高管到学院任教的有效路径,形成了灵活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纽带,学院选派一批教师到企业实践,加强教师培训,与重庆工商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聘任企业行业导师50余人,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目前学院拥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7个、市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近3年,学院新增国家级人才3人、国家高端外专3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0人次。
(作者:王平 魏旻 吕霞付)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