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5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硕士建设单位授权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江苏省高校新一轮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学院已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领衔的学术梯队和教学团队,其中教授16人,博士学位教师21人,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 2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名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学院获江苏省高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项、江苏省高校精品(优秀)课程2项、江苏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奖3项。实验、实训条件优越,实验设备价值2600余万元,已建成先进加工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工程训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CAD中心(连云港市CAD技术培训中心)、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江苏省财政厅)、连云港市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港口物流装备研究中心等,在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船舶先进制造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测控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机电综合实践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升德升(连云港)电子有限公司共建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化工机械厂、徐州恒盛肥业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已成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学风建设成绩斐然,毕业生就业率、考研率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力学、数学建模、节能减排及江苏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力学、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材料力学、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30余项一等奖、二等奖,有优秀校友已担任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校博士生导师。
联系人:张萍 联系电话:0518-8589532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VB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与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床电气控制、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系统设计、CAD/CAM技术、机械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电工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能从事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VB程序设计、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质,思路开阔、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备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能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的设计、研究、运营、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工程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VFP程序设计、工程经济学、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人因工程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既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应用工业工程知识,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C程序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工程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业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及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静力学、船体结构、船体制图、船舶阻力与推进、船舶设计原理、船体结构强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制造技术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教育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侧重为大中型造船企业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分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港口工程系,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753人。土木工程学院具有良好的师资团队,现有教职工57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8人,近半数的中青年教师具备博士和硕士学历。实验中心教学条件良好,拥有建筑物理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和工作室。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进行产学研联合办学,与企业联系广泛,建有十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每年均有数十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各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
自1985年招收首届学生以来,土木工程学院已有3390余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在国内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领域,社会声誉良好。
联系人: 联系电话:0518-85895345
土木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
实践环节:测量实习,土木工程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通土建、建设项目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有综合应用外文、计算机和现代设备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桥梁、道路、市政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研究与教育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物理、建筑制图等。
实践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水文、海岸动力学、河流动力学、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基础工程、工程施工等。
实践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课程设计,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规划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港口、航道及海洋工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水利、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建设法规、建筑工程估价、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融资等。
实践环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及工程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大中型建筑企业、总承包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设计与咨询机构、建设单位、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科研和教育单位从事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策划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通过报考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取得国家通行的执业资格。
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创办于1985年,下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六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现有在校生1570人,教职工80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3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39人,有江苏省“ 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师7人。
学院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丰硕。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设备总额1500万元,有计算机系统、通信技术、测量与控制、电子系统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17个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优越的实践条件。近年来,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发表学术论文 5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基金项目20余项,取得鉴定或验收成果10余项,申请专利8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江苏省优秀课程1门,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国家精品教材奖1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8年、自动化专业于2010年分别入选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于2008年入选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于2010年初入选江苏省硕士点建设学科。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综合电子系统、信息系统、通信电子工程、过程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机与电器、测量与控制等专业领域的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设计、研究开发、制造与应用等工作,主要就业于邮电与通信电子、电子信息制造、机电制造工程、广播电视技术等国有、外资企业和事业单位及部队、政府机关等部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联系人: 联系电话:0518-85895365
电子信息工程(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低频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通信原理、接口与通信。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子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模电技术课程设计、数电技术课程设计、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知识,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通信工程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低频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程控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移动通信。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子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通信网技术等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设计、制造、应用,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通信网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自动化(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 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仪表、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DCS控制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工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与自动化有关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仪器仪表技术等方面工作,并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从事电子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与仪表等领域的设计与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 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与设备、企业供电与继电保护、交直流调速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工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控与 PLC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技术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低频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 专用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半导体器件原理、集成电路测试技术、电子工艺与工程设计、光电子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子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AD技术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基本理论、电子电路处理技术、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知识,能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从事电子设计、开发、制造、应用,受到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子系统分析与综合设计、信息处理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工艺、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等领域的分析设计、制造、应用与维护、研究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 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原理及仪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测控电路、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
主要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电工实习、装机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传感器课程设计、智能仪器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仪器仪表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原理、计算机软硬件设计、检测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生产、教学与科研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参数自动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各类仪表和自动装置的设计、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综合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建院以来,学院坚持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开拓创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师资实力、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目前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等七个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基础化学实验室为省级教学试验示范中心,“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点,二级学科应用化学顺利通过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验收。
学院一贯重视“人才强院”战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拥有一支学历、年龄、职称、学缘、学科(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2名,其中,教授21名,副高级职称36名,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博士35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7人。院长童志伟教授为全国优秀教师。拥有省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第二层次1名;省“333工程”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3名;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名;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3名;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学院教育教学水平优良,不断加大科研团队建设,立足本地区、本行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取得了一批丰厚的教学和科技成果。目前共承担主要科研项目7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项,在研项目经费达500万元以上,拥有4个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发表科研论文年平均150余篇,其中SCI、SCIE\EI收录年平均4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共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种;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面向师生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10余场,积极支持教职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我院为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单位,学院“科技专家团队进企业”小组被评为市先进集体。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学改革成果丰硕;实验条件优良,中央的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5个,万元以上仪器设备278个,设备总值近三千万元。
学院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风优良,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重点推进学生科研立项和科技创新,强化学生科研与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学生党员200人左右;积极拓展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为近30个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专项经费支持,近些年来学生参与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化学化工实验技能竞赛三等奖6项;年平均2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中科院、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加强与用人单位合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服务并指导毕业生择业就业,近三年就业升学率分别为98.68%、98.75%、97.42%;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联系人:周锦忠
联系电话:
0518-85895406
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
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化学工程与化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生产应用、设计和研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学生修满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从事化学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制药、生物化工、高分子化工以及石化、冶金、能源、轻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工学与实验教学、化工模拟与优化、化学合成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化工工艺学、化工工艺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
环境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工程、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工业生产清洁技术、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毕业生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分析、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设计、资源利用和工业生产清洁工艺开发等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修满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在行政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从事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环境监测分析与评价,清洁生产,科研及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电子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化学、工业废水处理工程。
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材料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修满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塑料、橡胶和纤维、轻工、化工、医疗药品设备、建筑材料、能源材料、环境保护材料、光学器材、电工电子通讯器材、仪器仪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成型、加工工艺的实施,设备维护及常规管理,模具设计,理化检验与产品测试,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售后技术服务,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在科研单位承担材料科学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研究应用方面的工作,从事本专业相关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化工原理、晶体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聚合物材料学、材料设备基础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未来发展要求,具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制备、应用以及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修满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择业面宽,可到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军工、轻纺及医药等系统的科研(设计)院所、企业从事塑料、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以及为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电材料、精细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种高分子材料,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VB
程序设计、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加工成型工艺学、高分子材料设备基础、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学等。
制药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制药工程技术人才。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能在医药、轻工、化工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从事产品生产、产品研发、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学生修满学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波谱解析、电工学及电子技术、化工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艺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剂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药物制剂: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具备从事药物制剂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波谱解析、仪器分析、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制药设备及工程设计、药物分析、药用高分子材料、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安全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本专业科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训练,能在安全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技术设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修满学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经济与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检测技术、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与事故调查、危险源识别与安全评价、化工设备及其基础。
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海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现有海洋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等六个系和一个实验中心。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管理、海洋科学、动植物检疫、海洋资源与环境、水族科学与技术九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淮海工学院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生 1200余人,教职工101人。现有90名专任教师,64名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10人被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省“333 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3 人,省“六大人才”培养对象 4 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6 人。
学院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2年“水产养殖学”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水产类”(涵盖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获批“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2012 年获得“挑战杯”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铜奖,获得国家级本科训练计划创业实践类资助项目1项。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研录取人数位居全校前列。
“海洋科学”学科为硕士点授权学科,“海洋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江苏省优势学科,“生物工程”学科为江苏省以及重点建设学科,“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为淮海工学院重点学科。近 3年,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被SCI、EI收录8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多部,申请发明专利80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三等奖2项、连云港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目前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4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科技部支撑项目2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海洋公益项目3项,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主持江苏省科技厅项目13项、主持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 3项。
海洋大楼建筑面积近 1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设有“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海洋生物工程实验室”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实验室”、“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和“水产养殖学实验室”;与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共建的“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水甲壳动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和“江苏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 等多个研发平台。 学院拥有 2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并建成榆城集团、中洋公司、三得利公司、雨润公司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0多个。
联系人: 联系电话:0518-85895426
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淮海工学院品牌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地方资源优势,以水产品加工为特色,在传统食品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食品开发与加工理论与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到食品加工企业、化工及生物工程企业、大专院校、海关、商检、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食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
实践环节: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食品工艺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等。
生物工程
专业品牌特色: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专业教育与品牌教育相结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的科学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食品、医药、化工、海洋、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工程有关的设计、生产、管理和应用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食品、发酵、医药、化工、海洋、环保、农业、轻工业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科研教学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业分析、生化工程、发酵工艺学、发酵工厂机械与设备。
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金工实习,专业综合大实验、课程设计。
生物技术
专业品牌特色:生物技术专业是淮海工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利用学校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以海洋生物技术为特色,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低年级即可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报考研究生和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生物技术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生物工程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
实践环节:生物资源调查、生物技术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
动植物检疫
专业品牌特色:我校是江苏省设置该专业的唯一院校。本专业融动物医学与植物保护为一体,以动植物有害生物的检验检疫为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动植物生产及其产品质量检验、流通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生物科学、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学、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动植物检验检疫与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技能,具有动植物病理、化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在检验检疫部门、卫生与监督机构、生物科学高新企业、农畜产品生产销售等企业从事动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及防治、农畜产品卫生安全检测、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兽医病理学、植物检验检疫、动物卫生检验学、食品卫生检验技术。
实践环节:课程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水产养殖学
专业品牌特色: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理论教学海、淡水并重,实践教学与生产同步,注重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病害防治、水域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从事水产养殖开发、科研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除继续深造外,可在水产行政管理部门、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育苗企业、水产饲料企业、水产药品公司等,从事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品质控制、技术服务等工作,也特别适合自主创业。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动物学、水环境化学、生物化学、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海藻栽培学、贝类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学。
实践环节:生物调查、虾蟹育苗实习、鱼类人工繁殖实习、养殖综合生产实习。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
专业品牌特色:适应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人才需求。海洋生物学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淮海工学院作为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海洋科学授权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海洋科学基础理论、基本调查方法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海洋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综合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保护与修复以及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调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海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管理概论等。
实践环节: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调查实习、海洋环境监测实习、生物化学大实验、海洋生物技术大实验、文献检索、毕业实习等。
就业方向:除继续深造外,主要从事与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相关工作,主要在海洋管理与检测部门、环境监测部门、海洋水产研究部门、水产技术推广站、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卫生防疫、外贸、科研和教学等部门工作。
海洋资源与环境
专业品牌特色:本专业是适应江苏省海洋开发战略和我校海洋特色发展开办的国内为数不多的新专业。依托海洋大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近海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事务管理为特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和目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海洋开发与管理人才匮乏的形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献身我国海洋事业,熟悉海洋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具备海洋学、资源环境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动植物增殖、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管理等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水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港口系统、各级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等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科学导论、海洋浮游生物学、鱼类学、海洋技术概论、海洋调查、海洋资源与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管理概论、增殖资源学、资源生物学、海洋经济学等。
实践环节: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实习、海洋调查实习、生物资源增殖实习、毕业实习、海洋环境监测大实验、海洋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水族科学与技术
专业品牌特色:我校是江苏省设置该专业的唯一院校。本专业融水族动植物养殖、育苗、新品种开发和病害防治为一体,以海洋观赏生物为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观赏渔业和休闲渔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观赏水生动植物养殖与鉴赏、繁殖与育种、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质调控、水族工程设计、水族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与能力,能在水族生产、休闲渔业、水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观赏水生动植物养殖开发、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水族馆、海洋世界、观赏渔业、游钓渔业等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养殖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化学、饵料生物培养、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植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族动物生产学、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水草栽培学等。
实践环节:生物资源调查、水族馆生物调查、观赏水族动物育苗生产实习、观赏水族动物养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等。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下设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实验中心和计算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000余人,专业教师75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18人,博士、硕士以上学历教师50余人,拥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培养对象、“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此外,聘请10余名国内著名高校和软件企业的博士生导师和高级研究开发人员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环境与条件建设,形成了以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为主体的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和软件工程实验教学平台,与软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了多个高水平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国际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Microsoft、IBM、ATA等著名信息技术教学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学院专门为本专业学生建设了机器人科技创新和ACM程序设计竞赛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提供专门的指导教师和优越的实验条件。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和省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业竞赛和软件设计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中获得十余项奖励。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围绕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工程等专业领域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承担了省部级以上课题近20项、市(院)级课题50余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科技成果奖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通过省、校级结题鉴定成果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18部。
学院始终把培养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较扎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运用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软件工程人才放在首位,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联系人:万洁 联系电话:0518-85895385
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软件开发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软件工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维护与技术支持工作。就业面向为软件企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软件开发、管理与系统维护等岗位,也能够胜任软硬件流通领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SQL Server、Oracle)、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UML理论与实践、基于.NET/J2EE的Web应用开发、软件测试技术、大型软件系统构造等。
网络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和较强技术运用能力的实用性、技能型网络工程人才。毕业生能够进行各种类型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与技术支持工作。就业方向为网络、通信行业、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维护等岗位,也能够胜任软、硬件领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SQL Server、Oracle)、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结构化布线与系统集成、TCP/IP与网络互连、网络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以及嵌入式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嵌入式系统应用等相关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采用单片机、DSP、ARM等应用系统的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产品测试、维护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工作。就业面向为科研院所、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产品开发、产品调试、系统维护等工作岗位,也能够胜任应用系统相关技术支持、技术培训与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 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Linux/WinCE程序设计等。
测绘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海洋技术专业为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海洋技术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组成的海洋科学专业类为江苏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专业。在校学生700余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
现有教职工46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连云港市“521工程”跨世纪培养人才,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十二五”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重点建设学科;多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博士、副教授为骨干的教学和科研队伍。
拥有测绘基础、空间信息工程、空间定位与测量工程、数字化测图、海洋技术和海洋动力过程信息技术等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连云港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江苏海事局共建海洋信息技术中心。具有数字地球、遥感图像工作站、GPS定位与导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其中GPS-CORS实验平台和全天候测量实验室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院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和“863”计划项目,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关于数字城市空间管治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研究”、“GPS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控制网系统”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近海核电站温排热污染遥感监测与影响评价研究” 获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CORS的海域使用管理陆海一体化空间基准框架研究” 获国家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9本;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拥有空间信息工程、测绘工程、海洋技术三个专业实验室和与江苏海事局共建海洋信息技术中心,连云港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具有数字地球、遥感图像工作站、GPS定位与导航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施,其中GPS-CORS实验平台和全天候测量实验室位于全国领先水平。
联系人:王瑞 联系电话:0518-85895585
测绘工程
主要课程:数字化测量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与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地理信息系统
主要课程:地理学、地图学、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遥感图象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分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与遥感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能在有关数字政府、市政规划建设、公安、环保、水利、电力、国土、电信、交通、物流、石油、房地产、测绘、海洋等众多行业部门及高校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的高级复合信息化人才。
海洋技术
主要课程:海洋动力学、海洋水文学、海洋资源学、海洋工程环境、海岸带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与导航、海洋遥感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籍管理、海洋调查、港航工程、海洋数值模拟分析、数字海洋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海洋科学基本理论与掌握海洋技术专长。具备从事海籍管理、海洋高科技开发、海洋信息技术、海洋资源探测、海洋环境监测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能在海洋、海岸带开发与管理、国土资源、交通、水利、石油、环保、测绘、渔业、港口规划建设等众多行业部门及高校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主要课程: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球科学、海洋测量学、海洋资源学、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海洋油气地质与勘探、海洋能资源勘查评价技术、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海洋油气平台工程、海洋工程安全监测及防灾减灾、海洋工程数值模拟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海洋油气、海洋能开发和研究能力, 能在海洋油气、能源开发规划、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行业以及生产与服务领域从事与海洋资源开发有关的海洋资源探查、海洋资源利用工程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生产与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高级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文学院
文学院始建于1985年,是淮海工学院建立的最早的院(部)之一,至今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涉外文秘方向)、新闻学、广告学三个专业,一个“电视节目制作实验室”和“一个文秘工作实务实验室”。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73%。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先后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科研奖项20余人次;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有影响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共20余部。
文学院现有学生800余人。到目前为止,文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他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为国家公务员;有的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一显身手;有的进一步深造,获得了硕士、博士高层次学历学位,有的成为知名学者;有的成为教育、文化或宣传战线的骨干力量。
文学院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近年来就业率都在95%以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联系人: 联系电话:0518-85895464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汉语、中国文学和秘书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史、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基本训练。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宣传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VFP程序设计、大学英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文学概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
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
汉语言文学(涉外文秘)
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基层的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涉外文秘人才。
主要课程:VFP程序设计、大学英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文学概论、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英文写作、英语听力、英语口语。
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
新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掌握扎实新闻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学生毕业后,能在新闻、文化、宣传、出版等相关领域从事新闻、传播、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VFP程序设计、大学英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
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答辩。
广告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广告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创意酝酿与执行、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和多媒体广告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各行业从事与创意产业、广告管理、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经营、公关策划、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多媒体广告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学、广告设计概论、传播学、中外广告史、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经营与管理学、中外广告法规与广告职业道德等。
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理学院
理学院的前身为淮海工学院数理科学系 ,2007年更名为淮海工学院理学院。理学院下设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数学实验室,学院共有实验室用房近 6150平方米 ,其中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06年被评为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共有50个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数学实验室总面积达150平方米,共有微机54 台,可同时容纳50名学生上机实验。学院建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光机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太阳能利用技术实验室。拥有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系统、太阳能电池IV测试系统、风能发电测试系统、GO2000分布光度计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
理学院拥有教学人员及其他教学辅助人员 102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人,其中教授10人,博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学位7人。有多名学术带头人,其中省“333工程”2人,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正在进行,完成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省级二类优秀教学成果一项。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170多篇。有7名教师参加了教材编写,共正式出版8部,主编6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一类和二类优秀课程.
近年来,理学院积极探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数学竞赛、物理竞赛等,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理学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
联系人:张振松 联系电话:0518-85895512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值并行算法、数值分析、
信息与编码、
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学基础、
图形与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 、
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
信息处理的现代方法、现代密码学、运筹学基础、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学应用软件、数学模型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自动化控制、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硕士究生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保险精算)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VFP程序设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数学建模及实验、应用随机过程、社会经济统计学、保险学、保险法、金融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学,企业财务管理;运筹学、金融数学、
寿险精算数学、保险精算风险理论、生命表基础、
寿险精算实务
、
非寿险精算数学与实务;选学SAS应用软件、宏微观经济分析,企业统计学、会计系统的数学方法;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分析、金融工程原理、金融风险分析;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精算案例分析等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熟悉经济统计、金融数学、金融保险的基本原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的基本趋势,具有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技能,能在科技、教育、经济、统计、金融等相关领域从事教育、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政府机关、学校、研究机构从事咨询、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光学、固体电子学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微控制器系统及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光学测量、光电显示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应用、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 LED光源与灯具设计、照明工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科学修养,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仪器的应用与开发,毕业后能在光信息工程、光电子工程、光通信、光机电算一体化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并能够进一步在相关领域研究深造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 CAD、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与换热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制冷与空调、固体电子学基础、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风能发电技术等。
实践环节:工程实训、电工实训、认知、制作与设计、太阳能利用技术实训、太阳能热利用系统设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备扎实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光伏技术的理论功底,并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具有进行太阳能利用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能在科研院所、厂矿企业从事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与技术研发以及市场营销与管理等工作。
法学院
法学院是一个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二级学院,下设法学系、行政管理系、思想政治教育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现有法学和行政管理2个本科专业招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 8 人(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 )、兼职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人。 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100% 具有硕士学位。有 1 名省优秀教师,4名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3 名连云港市“ 521工程”培养对象,师资力量雄厚。
近三年来共承担或参加省部级研究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篇,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2 项,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12项。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
学院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模拟法庭、刑侦综合实验室、行政管理综合实验室、图书资料室,与连云港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商局等12个政法机关及行政部门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司法考试通过31人,通过率43.75%,2012年毕业生中有13人考取公务员,3人考取省边防总队,4人考取村官,10人考取研究生,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9.27%。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在学校许多大型文体活动中成绩突出,如在淮海工学院首届及第三届大学生龙舟比赛中,我院代表队均勇夺冠军。
联系人:黄金虎
联系电话:
0518-85895544
法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刑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与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环节有模拟法庭、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法制建设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较强的中、外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法学教学、科研能力,能从事法律实务及其他相关职业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海关、商品检验检疫机构及其他行政机关(通过公务员考试);律师事务所等社会法律服务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涉外机构等。
行政管理
主要课程: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领导科学、法理学、行政法学、行政伦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案例分析、电子政务、社会调查与统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文写作等。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电子政务、机关文秘等方面基本能力,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
商学院
商学院是学校首批硕士点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金融学系等 7个系,以及 1个江苏省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实验示范中心。工商管理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目前,全院在校生 3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00名,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 3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 75人,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江苏省委“333工程”领军人才、省中青年科技带头人选、省“青蓝工程”人选。此外,该院还从国内著名高校聘请了十多名博士生导师、教授为客座教授;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经营水平高的企业家为兼职教授。该院教师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等国家级科研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市校级课题80余项;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市厅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5项、二等奖 6项。近五年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575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9部,主编或参编教材 15部。该院已形成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色模式,为响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院正在着手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商学院秉承“诚正、自律、和谐、创新”的院训,学生学风好、素质高。通过推行“八一工程”的素质教育模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联系人:马建新 联系电话:0518-85895759
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运筹学、统计学、投资学、会计学、经济法等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熟悉和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创业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会计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税收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能在工商、金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门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实践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财务管理
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分析学、高级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企业内部理财与外部资本运作的技能,并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海关实务、国际商法、世界经济、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了解国际商品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及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能在涉外经济部门、外经贸企业及金融机构等从事外经贸实际业务、外经贸管理和国际结算等的复合型应用性专门人才。
金融学
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基础会计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中央银行学、计量经济学、金融衍生工具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金融、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金融业务和金融管理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市场营销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VFP程序设计、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消费行为学、广告策划与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与推销技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学、网络营销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律和金融等方面的系统知识,熟练掌握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的技术,拥有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实务、推销和商务谈判的实务技能,有较高的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好的外语基础和理论研究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实践,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性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
物流管理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概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中心运营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优化、物流系统规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与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决策、物流系统规划以及港口与陆桥物流管理等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和其他组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级应用性、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淮海工学院1985年建校初期就设置的系院之一。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和朝鲜语(韩国语)系,在校学生近1000人,形成本二、本三、专转本、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办学格局。现有中国籍多语种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讲师27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33人。多数教师具有国外工作经验和学习经历,先后有二十多名专业教师到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访学研修和培训。常年聘请十多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等国的专家、教授执教。
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合作交流新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积极拓展海外合作项目,为学生出国学习深造、教师互派、合作培养搭建平台。与日本关西国际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互派交换生;与广岛大学签订了实质性的合作协议,选派在校学生赴日参加短期实习项目;推荐优秀毕业生赴日工作。与韩国国立群山大学、韩国湖西大学、韩国檀国大学校韩国语教育中心、韩国草堂大学校国际语言学院在朝鲜语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留学生交换、研究生项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为学生出国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英语专业学生申请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高校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多。
外国语学院教师潜心钻研业务,积极从事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及学术论文数百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编著和教学参考书30余部,承担各类教研和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级精品教材奖两项,省级精品课程一项,校级精品课程4项。
外国语学院教风、学风良好,学生基础扎实,教学成果显著。英语、日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朝鲜语专业学生韩国语TOPIC和职业韩国语能力考试通过率均高于全国高校和理工科院校的平均水平。在省、市级各类外语大赛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外语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研修的人数逐年攀升,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年终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创新实践的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联系人:张学武 联系电话:0518-85895484
英语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迄今已有20多年的本科办学历史,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培养目标定位准确;锻炼并培养了一支基本功扎实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师资队伍。目前英语专业教师共计27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9人,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常年聘请6-8名英语国家教师任教。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一定的英语国家文化能力、熟练的语言运用技能和良好的口、笔译能力,能够在外资企业、涉外单位、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从事国际商务、外事活动、语言教学、翻译、管理、文秘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口译、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高级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跨文化交际、商务谈判、第二外语等。
日语
日语专业是淮海工学院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也是在江苏省属高校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日语专业。2004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2010年《基础日语》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
日语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较有实力并有较大影响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博士1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名。并常年聘请4名日籍教师参与专业教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外语语言知识和基础技能、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外经、外贸、外企、外事、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外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说、日语泛读、高级日语、日本概况、现代日语语法、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口译、日语应用文写作、古典日语基础、中日关系史、国际贸易实务、第二外语等。
朝鲜语
朝鲜语(韩国语)专业为外国语学院新办专业,2007年9月首次招收,现有在校生四个年级共100名。近四年来,朝鲜语专业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现有专业教师5名,其中副教授1名,高级讲师1名,讲师3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另有1名教师在韩国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常年聘请了2名韩国籍教师执教。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韩国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韩国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技巧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韩国语语言能力,能在外事、外经、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及外资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韩国语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韩国语、高级韩国语、韩国语视听说、韩国语会话、韩国文学史与韩国文学选读、韩国概况、韩国报刊阅读、韩国语语法、韩国语词汇学、韩国语应用文写作、外贸韩国语、第二外语等。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是淮海工学院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目前设有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学院坚持以开放办学,兼收并蓄的办学理念,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主要培养具有较高视野和理论素养 ,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设计艺术人才。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有综合材料工作室、模型工作室、数字艺术工作室、动画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一批校内实践场所,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联系人:李春 联系电话:0518-85895523
环境设计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艺术学、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艺术设计、模型制作与空间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设计艺术修养,基础理论扎实,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能从事环境艺术的设计创作、施工管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艺术学、动画设计、版面设计、平面形态设计、平面系统设计、平面类型设计、民族设计研究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设计艺术修养,基础理论扎实,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能从事视觉传达产品的创作策划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产品设计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机工程学、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产品设计原理和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程基础,掌握工业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开发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教研部
体育教研部是淮海工学院的直属教学机构,承担着学校体育教学、军事理论教学、体育科学研究、群众体育、训练竞赛和体质测试等工作任务。部门现有教职工48人,
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2人、讲师16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比例占48%。部门
现有大学生国际级裁判2人、
国家级裁判5人,42个项目的国家一级裁判,并有2人参加了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裁判工作,2人参加了广州 2011年亚运会裁判工作。
近三年来,部门教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近 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12篇;承担校级及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得校级精品课程1项;获得苏北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在省级以上各类论文报告会上我部有8篇论文获得二等奖,8篇论文获得三等奖;在江苏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上有6篇论文获一等奖,32篇论文获得二等奖,44篇论文获得三等奖,三年均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校现有室外运动场地 172833平方米,人均8.6平方米;室内运动场地17484平方米,人均0.87平方米。拥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地4个,其中塑胶人工草皮场地3个;体育馆两个;龙舟训练基地一个;水上项目训练基地一个;拥有游泳池、台球房、有氧健身房、壁球房、瑜伽房、体育舞蹈房、健美操房、健身房、乒乓球房、武术房、羽毛球房、大学生体质测试室等;篮球、排球、网球、足球、羽毛球、太极柔力球、轮滑、健身休闲场地60余片;两千多平方米的大型室外健身路径。
近几年来,我校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完全意义上的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改革,并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得江苏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获得江苏省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上报先进单位;校大学生龙舟队获得2009年、2011年两届全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的冠军,获得2010年、2012年两届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
联系人:孙 兵 联系电话:0518-85895561
休闲体育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概论、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产业概论、运动营养学、体育赛事管理与运营、实用推拿按摩、旅游学原理、导游概论、酒店管理、滨海体育旅游项目策划与组织、水上运动教程、户外应急救援、高尔夫、网球、羽毛球、水上运动(游泳)、台球、健美健身、健身操、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轮滑、瑜伽。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掌握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休闲体育服务产业(体育赛事产业、休闲健身产业、体育旅游产业)和休闲体育用品产业等行业中,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管理与指导、滨海体育旅游与开发、休闲体育产品策划与设计、水上项目管理与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元志愿陪伴各位小伙伴度过高考
【高考升学群】
群内不定期分享高考升学资讯、教育政策
高考系列直播、择校指南、专业推荐介绍
高考各科提分必备技巧、学习资料共享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添加助教老师回复“高考”即可入群
★微信搜索小程序:元志愿
【找大学】院校信息,985/211/双一流院校等
【选专业】专业信息,清晰了解专业具体情况
【高考选科】三个维度,帮助考生自主搭配学科
【学业管理】学业剖析,定目标找差距圆梦大学
【一键查询】输入分数,一键查看能上的大学
【智能填报】志愿神器,AI大数据+冲稳保策略
【学业评测】免费测评,五大维度快速认知自我
【直播课堂】填报技巧,支持无限次重复回放
【专业指导】量身定制,不浪费高考每一分
【高考资讯】高招政策,高考实时资讯全掌握
【志愿客服】在线解答,高考咨询一键接招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