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4000-400-005
小程序
|
关注我们
|
客服
登录/注册
请选择高考地区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宁夏
青海
陕西
山东
上海
山西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沈阳工业大学2020年学院及开设专业介绍

时间: 2020-05-28 来源: 教育部 浏览量: 4458 收藏
省重点原机械部博士点硕士点保研资格
辽宁省/理工类/公办/辽宁省
排名: 第194名
综合指数: 61.93
热度:21702K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依托该学科,沈阳工业大学于2014年入列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单位,2017年被列为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

可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流体传动及控制、工业工程。

可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

可授予学士学位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

国家创新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中心。

2011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省一流学科:机械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示范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

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教学团队。

辽宁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杂曲面数控制造装备重点实验室、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清洁能源供热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124名教师中,目前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43名,教授34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0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特聘教授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学院的历史发展底蕴可以追溯至1949年,曾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有大中型企业董事长、经理、长江学者等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领军型人才,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与美、澳、日、德、加、韩等国家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科研学术气氛浓厚,在数控机床设计与制造、石油机械设计、振动与噪声控制、摩擦磨损与润滑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技术,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精密测量、流体传动等研究领域国内外享有盛誉。学院的学科发展一直注重求创新、求特色、求实效,追求科技成果切实为生产实际服务,为国家重点领域发展服务。近十年来,在“无瞬心包络数控铣削及数控铣床设计”、“螺旋齿锥齿轮铣磨一体数控机床设计”、“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噪声隔离与控制”、“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成果重点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石油、电力和国防工业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260多亿元,其中转化的系列产品如螺杆数控铣床、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占据国内95%以上的市场份额。学院的学科发展围绕上述技术不断拓展,发展新理论与新技术,并基于此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造就了一支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十年来,科技成果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解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学术和工程问题,培养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装备的设计与制造、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下设四个方向: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

专业在复杂曲面加工数控机床设计制造(如螺杆和弧齿圆锥齿轮)、摩擦磨损机理分析与抗磨损技术(如大型盾构机、矿浆搅拌设备关键部件)、设备智能控制及检测(如螺杆加工数控机床、潜油螺杆泵采油成套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如石化、军工、建筑、通用机械、家电领域噪声控制)、机械动力学分析与设备故障诊断(如风电、数控装备、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压缩机等)、制造生产线和机器人设计(如汽车发动机曲轴加工生产线、装卸机器人)、高精度数控机床关键单元部件(如直驱式A/C轴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电主轴)、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激光增材制造)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对应行业为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可再生能源等。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以智能制造为主导、以物联网等为技术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整合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促使生产制造型企业加快进入工业4.0时代,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比较优势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定为“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4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通过专业认证复评;201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一流示范专业。依托该专业,机械工程学院被确定为“辽宁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获批组建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级工程中心;2012年被批准为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程学院被确定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成员单位,2017年机械工程学科被确定为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2013年和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专业评价和优势特色专业评选中,沈阳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均位列第二名。

科研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凸显强化工程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竞赛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国家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5项,国家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辽宁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12项、二等奖10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项。超过2/3的学生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提升了就业能力;学生从大学二年级起即可报名进入教授的课题组参与具体的科研工作。

国际化

该专业与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高校具有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其中,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我校特聘教授王泉教授,在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专业全面深层次合作,提升了专业国际化教学水平。大多数教师具有参加国际会议和出国学习研修经历;3门本科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授课;目前每年派出学生出国/出境(从为期一周的短期学术交流到为期一年的长期学习研究)学习,定期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装备制造业。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就业重点单位: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远大压缩机有限公司等。

车辆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汽车、拖拉机及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相关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车辆工程专业在机械学科的基础上拓宽和发展,涉及机械、电子、动力、控制、材料、能源等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强交叉的特点。车辆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综合性专业,以汽车及其相关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毕业生可以进入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设计制造企业、工程机械生产制造等车辆相关的行业,从事车辆设计、制造、试验与检测等技术工作;可在国家机关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可在销售和保险部门从事车辆销售和保险业务工作;可在学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车辆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优势资源,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共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强势基础。汽车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本专业学生有着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比较优势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沈阳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名列第二位。依托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以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综合实验实训中心,车辆工程专业将成为培养未来智能车辆人才的特色专业。

科研实践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非常踊跃,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多项奖励;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慧鱼组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ROBOCON竞赛二等奖四项;辽宁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辽宁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辽宁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等省级大学生竞赛中,共获得一等奖十余项。

2016年开始组建FSAE沈工大奉天车队,学生设计、制作的参赛车辆,于2018开始起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其中的电动车辆及无人车竞赛正在紧张备赛中。

国际化:

大多数教师具有参加国际会议和出国学习研修经历;部分本科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授课;每年都有学生出国/出境短期交流或赴德国等国家攻读硕博士学位。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部分优秀毕业生推免或考入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他学生可直接进入汽车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

就业重点单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华晨汽车研究院、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工业设计专业

专业解读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是以艺术设计与工程两类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一门专业。研究针对所有工业产品(包括机电产品、交通工具、3c产品、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等)进行造型设计或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及推广的全过程,其根本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为工业产品提供新的价值与竞争优势,涉及到设计心理学、社会学、设计方法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色彩学等内容。

工业设计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的核心动力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第一项就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多位专家学者献策:中国制造2025必须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工信部CSIP:“工业再设计”应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内核动力”。工业设计是决定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因此工业设计人才需求旺盛、起点高。

工业设计专业将产品设计理念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本着服务装备制造业的宗旨,培养能够在工业产品开发与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从事设计、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师职业专长的创新型及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市场。

比较优势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14所院校排名第二。2016年工业设计专业为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2018年专业为首届辽宁省一流专业。拥有深度参与管理的学生实习基地(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沈阳创新设计服务中心),实习基地真正服务于教学,学生全员进入基地实习,实习课程循序渐进、贯穿始终,成为学生实践环节的有力保障。

科研实践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众多。国家级工业设计服务平台作为学生贯穿始终的全员实习基地,保证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并完成沈阳新松机器人、沈阳机床集团、抚顺隆基等企业项目267项。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9项,国家级9项、省级12项。“CCTV”电视汽车设计大赛、全国“标志”汽车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工业设计大赛、辽宁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竞赛等国家、省市各级赛事,获得奖项162项,其中国家级新锐奖2项、特等2个,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省级奖项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65项;市级奖项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取得专利授权527项。

国际化

40%教师具有国外学习与学术交流经历;拥有专业双语课程;聘请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大中华区分会首任主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现任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辛向阳教授为客座教授;实习基地与英国泰克尼康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完成了600人次UG全模块设计应用培训以及由丰田汽车北美前卫造型中心主任设计师美籍华人付立志先生、法国设计师吉姆担任主讲,共完成3个班45人次国际顶级汽车工业设计与建模软件培训。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企业设计部、工业设计公司。

就业重点单位:北京阿尔特汽车设计公司、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各地区工业设计公司等。

工业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工业工程是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对涉及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组成的生产与服务系统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评价和创新。它应用自然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追求系统的效率、成本、质量、环保等指标的改善与优化,并且可以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种产业系统,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效益。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不仅可在各类制造业、服务业从事运营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分析评价、改善创新等方面的工作,还可在各级政府、服务部门从事组织、协调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系统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机构从事相应的研究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可担任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仓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的骨干。

比较优势

2010年该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获批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2014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在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专业评价中,沈阳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排名第二。2015-2019年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均被评为四星级专业,即为中国高水平专业。

科研实践

本专业在精益生产、生产计划与调度研究、智能制造系统优化、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协同管理系统、露天开采与集装箱港口等的车辆调度问题、钢铁行业集成生产物流管理框架体系及方法,机床产品质量评估、质量再设计方法以及再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工信部、教育部、辽宁省科技厅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同时也承担了企业委托的众多课题,出版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EI检索167篇),申请获批专利16项。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国际化

50%教师具有出国经历,部分本科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授课,每年都有学生出国/出境短期交流或出国学习,近10%本科生有出国/出境经历,部分学生还考取了美、英、日、加等国的研究生。本专业还培养了国际来华留学生。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汽车企业、电子类企业、家电类企业、服务类企业等。

就业重点单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美国江森自控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沈飞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华硕集团、格力集团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等。

机器人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机器人工程专业在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涉及机械、控制、信息、智能、材料等学科领域。机器人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学科综合性是本专业的重要特征。专业服务对象面向制造业多种行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的相关企业,从事设计、制造与服务等技术工作;可在行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可在学校、院所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机器人工程专业依托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优势资源,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共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辅以电气工程学科、信息工程学科的优势资源,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基石,对人才需求巨大,本专业学生具有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比较优势

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专业申报中,沈阳工业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同等院校中首批申报成功专业之一。依托机械工程学院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示范性专业,以及辽宁省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工程专业将成为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的特色专业。

科研实践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课外科技活动规模大,项目多。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院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大赛项目提供经费、设备支持。学生也可以进入教授的科研团队参与具体的研究工作,培养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专业技能。

国际化

50%教师具有国外学习研究经历,部分本科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授课,每年为学生提供出国/出境短期交流或出国学习机会。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

就业重点单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沈飞集团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拥有本科专业四个,分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四个本科专业学生均可攻读本学院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未来也可进入本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

辽宁省一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镁合金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轻金属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师8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61人,教授35人,副教授23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员1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6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特聘教授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0人、千人层次6人、万人层次8人,辽宁省兴辽人才(英才)青年拔尖人才5人。学院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方向一直与学院的科技发展前沿相结合,先后开展了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材料的微观组织控制、功能材料及其表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焊接过程控制与设备、新型合金与应用、表面强化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9项,并获得包括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和科技发明等奖项在内的省部级奖励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国际重要检索收录550余篇。学院与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多所大学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卧式金相显微镜等大型分析仪器,拉伸试验机、疲劳试验机、蠕变试验机、高低温磨损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差热分析仪、金属膨胀仪等大型检测设备,以及冷室压铸机、卧式和立式挤压机、定向凝固设备、差压铸造系统、喷射沉积装置、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冷等静压设备、高温烧结炉、等离子喷涂设备、超音速火焰喷涂设备、激光焊接设备等大型材料熔炼、制备、成形与加工设备,完全满足学院各本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需求。

作为沈阳工业大学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国内一直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已成为辽宁省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所培养的本科生以实用型和创新型见长,考研率年均在30%左右,毕业生遍布国内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还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在国外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材料、机械、控制、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它以装备制造业及其相关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辐射到国民经济其他各部门,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成型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控制、质量检测和可靠性评价,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等问题。随着各种新材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加之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成型设备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对既有材料科学知识,又能掌握材料成型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将有所增加。本专业专注于装备制造业零部件的材料成型及应用,培养出大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坚毅乐观的铸造、塑性成型和焊接领域内的实用型卓越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我校最具办学实力及特色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在此专业学习的学生将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专业特色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有力支撑,重点面向铸造、焊接和塑性成形等工程应用领域,人才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强调工程领域所需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是独具特色及创新活力、全国综合排名靠前的优势专业。专业设有辽宁省高校轻金属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所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作为辽宁省省属重点高校的重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铸造、锻造和焊接基础上全力构建一个面向复杂工程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现出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满足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和发展所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此外,还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实行特有的“见习铸造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工业发展特色的人才需求。

比较优势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第三批省级示范性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荣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组建了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1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试点专业,2012年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资质,2013年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4、2017年连续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沈阳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位列第二名,并获批2015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

科研实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非常踊跃,历年来多次参加“挑战杯”、“永冠杯”等各种科技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 2010-2019年获得“永冠杯”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一等奖1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1项,优秀奖34 项。2013-2017年获得“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6年获得“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2014年获得中国“华为杯”大学生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

就业情况

就业重点单位:华晨汽车有限公司、新东北电气集团、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将材料放在第一位更充分地体现了材料的重要性。材料又主要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而材料应用中金属材料约占70%。金属材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航空航天、冶金机电、能源化工等行业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材料、机械、检测分析等多学科交叉的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综合性强,材料及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学习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其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并掌握金属表面腐蚀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通过综合的金属材料成分和工艺设计,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提高材料的质量、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并能开发新的金属材料和新的制备工艺。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在涉及材料结构与分析、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材料的热处理与腐蚀防护等领域的科研机构、公司及企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材料制备及装备制造业的有力支撑,重点面向新型金属材料开发、制备,金属材料的选择、热处理及各种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工程应用领域,人才培养重点体现在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专业建设有辽宁省镁合金及其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在金属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全力构建了一个面向复杂工程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体现出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满足装备制造业生产和发展需求、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研发及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我校最具办学实力及特色的本科专业之一所属材料学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本专业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在此专业学习的学生将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国际化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多数教师具有出国学习、研修经历;2门核心课程进行双语授课;定期聘请国外专家学者进校讲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在海外就读的高校包括美国田纳西大学、日本高知工科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阿伦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

科研实践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非常踊跃,历年来多次参加挑战杯金相大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知识与创新大赛等各种科技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

就业情况

就业重点单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沈阳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鞍钢建设集团、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

功能材料专业

专业解读

功能材料专业是材料科学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光电转换技术、生态环境技术、能源转化及储存技术等特定应用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专业,主要研究材料在声、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功能相互转化效应。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百分之八十五,而我国在高技术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功能材料技术项目均占有较大比重,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本专业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领域广,是以材料科学理论为基础,融合物理、化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材料结构设计、制备、表征、改性、加工成型等材料科学知识,又能掌握材料功能性和器件化等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出综合素质强、技术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

功能材料专业是我校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型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个发展思路并行,现已形成了新能源材料先进材料粉体制备与应用功能薄膜及半导体器件三个方向为本专业特色。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特色科研团队和授课团队,构建了宽广深厚的功能材料设计、制备、改性、加工成型及器件化知识体系。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以企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带动理论教学的实践型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研究方向始终与新材料开发和制备技术的发展前沿相结合,科研团队能力突出,已在稀土掺杂光电显示材料、复杂矿物的新型氧化物粉体制备与应用、新型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热电和铁电薄膜材料、航天透波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及高纯纳米氮化硅制备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2017年以沈阳工业大学为牵头单位、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为合作单位、省14所高校和32家企业为联盟成员单位,筹建了辽宁省功能材料产业校企联盟,为功能材料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功能材料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信息存储、人工智能、船舶、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国防工业等高新技术领域输送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化

本科生培养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出国交换学习,开拓国际化视野。所在学院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目前功能材料专业正在积极建设国际化的学生培养平台,构建“3+1”两阶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着手开展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迪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以及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等高校合作办学的相关工作。

就业情况

就业重点单位:新东北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白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连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宏群胜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华海公司、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抚顺高科电瓷电气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公司、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专业以高端制造业为背景,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支撑,并与电工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同时将装备制造业作为核心,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AD/CAM)作为基础,注重新材料的先进连接方法与焊接自动化控制,顺应新技术革命和工业4.0的大趋势,从材料成分设计、制造工艺优化、高效焊接设备选用等方面展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引领数字化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型装备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毕业生主要在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石油化工及管线工程、航空航天及船舶、国防军工与核工业、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内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从事焊接工艺编制、结构生产、设备调试、设备管理、生产组织等方面工作。通过与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联合培训,引入包含ISOENASME等焊接国际标准,在实验教学中将现有的验证性与检验性实验与IWE实习操作联系起来,形成从焊接结构设计、焊接接头制备、金相组织分析到焊接检验等一系列过程。学生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由国际焊接学会(IIW)授权颁发的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证书,满足了全国各行业与参与国际竞争在焊接人员资质方面的要求。于提高学生国际标准应用能力和国际工程案例分析知识,培育工程领域国际视野,建立理论带动实践的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缩短国际化就业距离,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学习焊接原理、弧焊电源及控制、熔焊方法及设备、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结构、特种焊接、焊接检验、材料成型检测与控制等主要课程;还要掌握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专业特色

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于1953年成立,195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截止至1998年专业调整之前,我校是省内培养焊接专业本科生最多的院校。1998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原有的焊接、铸造及热加工等三个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和重组,合并为现在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结合企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2010年成立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经过近六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校最具办学实力的专业之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力实施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比较优势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有辽宁省高校先进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所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授位权,所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专业体现出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历结构逐年趋于合理,职称结构呈梯队建设。专职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8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5人。在新材料焊接、热喷涂成形、高能束加工与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激光焊接与切割、固相连接技术、磁控焊接电源控制、计算机辅助焊接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科研实践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踊跃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历年来多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等各种科技活动并在其中取得良好成绩。2012年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2017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5-2016年获得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一等奖1项;2016-2017获得国家铜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2017-2018年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2018-2019年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三等奖4

就业情况

就业重点单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华晨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沪林重工、北京中电华强焊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机电有限公司等。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是在1960年建立的无线电系基础上于1972年成立电机工程系,于1986年及1999年分别更名为电气工程系及电气工程学院。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辽宁省一流学科及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现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2909。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注重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实力雄厚,既有学术造诣高深的国际著名学者,如我国稀土永磁电机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唐任远教授,我国输变电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浩教授,机器人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福田敏男教授和日本工程院院士王硕玉教授;还有一批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学术带头人。学院现有专业教师119人,其中院士4人、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62人、副教授39人。拥有国家外专千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等高层次人才32人。学院电气工程学科在全国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并列第9,进入全国学科排名B+档。依托电气工程学科建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电压强电流与新型电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电网安全运行与监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能源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现代电工装备理论与共性技术重大科技平台等国家和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平台17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和辽宁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风力发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电气与信息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和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先后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学院学术气息浓厚。近五年共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50项,获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27项,发明专利授权261项,出版学术著作21部,发表SCIEI检索期刊论文350篇。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领军等企业建立了涵盖科技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在内的全方位校企合作平台,极大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的著名高校、学术团队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建教学科研合作机构,改善科研与教学条件。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近七十的改革与探索,严谨求实的院风,着重创新的质量标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环境,成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为学院迈进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先进行列的总体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未来,社会的厚望与人民的重托激励着电气工程学院向培养优秀人才、建设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解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与应用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电能的产生(例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水/火力发电),电能传输与管理(电网公司、供电局等),电气装备(如电机、变压器、变频器、开关与专业仪器等)的设计与应用,电气化交通设备(如电动汽车、电力牵引、电力推进等)的控制等。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较宽的选择余地,可选择行业包括电力系统、发电公司和电气装备制造企业,既可到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和高校大专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专业介绍

该专业主要学习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电机学、电器学、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及单片机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与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受到较好的电工电子、信息控制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再学习能力。

专业特色

我校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先后获批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教育部和辽宁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等。

师资优势: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3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27人。

平台优势:拥有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8个。

就业情况

该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与较宽的择业余地,既可到工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科研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大中型企业等。

就业重点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北京重型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车集团、大唐电网公司、平高集团、许继集团等。

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247人,就业率为95.95%,其中升学74人。

自动化专业

专业解读

自动化专业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控制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电气、电子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运动控制、工业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工作,具备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实验与分析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专业介绍

自动化是专业口径宽、综合性强的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专业特色

自动化专业依托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辽宁省重点学科,拥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人工智能与运动控制博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点。专业先后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本专业已组成以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学术梯队,共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5人;归国留学人员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省(部)、市各级科研项目。

就业情况

该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数控机床交流伺服系统、主轴驱动系统、机器人智能化控制、自动化交流调速传动系统、风力发电智能控制技术、变流器供电电机及其控制系统、计算机检测与控制、过程控制、数字信号处理、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机器人等方向、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等工作,也适合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运动控制、电力电子、工业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

就业重点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ABB中国等。

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187人,就业率为95.19%,其中升学58人。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生物医学工程是当代最具创新力、发展增速最快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最活跃的新经济增长点的朝阳产业。本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立足医疗仪器行业,培养精通电子、电气、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等技术,且具备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的全方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经本科四年学习,学生能够在医疗设备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营销、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维护等工作,也可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成为高层次工程和科研人才。

专业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物理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工程技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信息的检测和控制方法,通过医疗仪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本专业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医疗仪器相关的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生理信号检测和信号(图像)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应用开发能力;掌握生物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医学影像学及医学辅助诊断基本方法、以及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方法;了解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景,掌握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医疗仪器研制、产品开发以及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技术方法。

本专业已建有医用电子学实验室、高级医疗仪器实验室、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实验室、医学基础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以及康复机器人研究室,核心课程如下:

(1)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类:电路原理、电工测量、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程序设计、单片机与DSP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分布式数据库。

(2)信息处理类: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计算机图形学。

(3)医学仪器类: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成像系统、高级医疗仪器、临床仪器标准化与管理。

(4)生物医学基础类:解剖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用材料学、临床医学概论。

(5)实验实践类:计算机软件课程设计、微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电路原理课程设计、金属工艺实习、电工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专业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特色

我校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学士、硕士和医学电磁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三级培养体系。以工、医内涵紧密结合的特点构建了“生物医学电磁科学与技术、智能福祉机器人、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医学电子与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发展方向。专业教师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国际名校和国内985、211大学,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涵盖了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学、生物学、医学等各学科高端人才,包括多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教育厅优秀人才等,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已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学术专长互补的专业教师队伍。

就业情况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最具活力和新经济增长点的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医疗仪器、医学影像学、生物学、软件算法和互联网开发等广阔就业领域。

就业主要方向:现代医疗仪器研发,医用设备的电子、电气、及其控制设计,医用软件算法开发,医疗设备生产、销售、维修、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管理等。

就业重点单位:东软集团、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GE医疗、飞利浦医疗、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稳健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医疗仪器检验所、医院医疗设备科等等。

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24人,就业率为100%,其中升学7人。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为风电方向。以风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本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电方向)主要立足风力发电、兼顾光伏、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及运行技术,可以为国家培养从事新能源产业领域装备制造、电厂运行与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综合能源系统设计、风力发电整机设计、制造,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风力发电零部件研制及其他新能源相关的设计、现场调试、生产制造、运维等工作。

专业介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风电方向)主要研究以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控制技术、风力发电装备及系统运行技术、综合能源设计技术等,是一门宽口径综合性专业。主要培养新能源综合利用、风电机组装备制造、风电场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并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设计、生产、运行调试等跨学科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使学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风力发电设计与运行方面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综合素质,可胜任风力发电装备设计、运行维护以及新能源工程综合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相关课程:涵盖电气、机械、控制等多个学科,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风电机组机械系统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工程、风力发电机及能量转换、风电机组控制技术、风电场电气工程、风电机组检测与认证技术、微电网技术、风电场规划与设计、MATLAB及Blade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专业特色

依托我校近40年的风力发电领域科研优势,发挥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优势,强化学生新能源综合应用领域以及风电装备设计与运行服务能力的培养。形成电气、机械、气动相结合,发电机组与电力系统相结合,过程控制与结构动力相结合,专业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特色。教学课程比较全面,针对风电装备设计提供全面课程教授学习。

专业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素质训练,将专业课程与实验有机整合,形成具有关联的整体,注重和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依托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风力发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新能源类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1+3+2基地),可为人才培养提供产学研实践环境,充分打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拥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辽宁特聘教授、国家百人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奖获得者等高级人才7人,定期的海外交流开阔学生视野。

本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化教育培养路线,不仅在课程设置上,设立多门双语课程,提升学生英语理解能力,同时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且在后续继续培养和深造方面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和机会。本专业所属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拥有硕士、博士授予权,同时学校与丹麦奥尔堡大学、国网辽宁有限公司科学研究院达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为学生后续博硕士继续深造提供条件。

本专业学生就业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未来发展空间无限。

就业情况

本专业与国内外大型风电企业、研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目标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发电厂、设计院、制造企业、高校等教学研究机构,从事工程设计、科研、教学、设备制造、运行管理、技术开发、检修与维护、集控运行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学科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主要方向: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零部件制造各大中型企业、新能源开发、风力发电、国家电网、科研院所、外资企业。

就业重点单位:大唐电网公司、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辽宁双华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黎明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华能通辽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辽宁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华能福新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丹麦Mita风电公司、挪威Windsim风资源分析公司等。

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该专业毕业生总数60人,就业率为100%,其中升学17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9年,由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系(1972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和1985年学校成立的国内第一所计算机学院以及四个校属研究所合并组建。学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五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并在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一,该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为2078名。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在2017年全国学科水平评估评估中进入全国前20~30%,位列全国第15;5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为: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具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和辽宁省“一流”学科。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各类研究生,目前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为667名、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为46名,博士后在站人员9人

学院现有教工119人,专任教师9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8%,博士生导师29(含4名校外博导)人,教授2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1人,其中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高校骨干教师7人,辽宁省“优青”1人

学院拥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分别为省科技厅“辽宁省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省发改委“辽宁省油气长输管道内检测工程研究中心”、省教育厅“辽宁省高校先进在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嵌入式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以及“沈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和“沈阳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工业大学 管道检测联合实验室”、“沈阳工业大学-美国物理声学公司声发射技术联合实验室”等9个校企合作平台。另外,学院设有工业测量与控制中心视觉检测技术研究所、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研究所16个院级科研机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输送管道在线检测、机器视觉检测、生物特征识别及成像技术、装备健康监测与健康管理、实时及嵌入式系统、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工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信息系统、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等。学院科研进款每年递增,连续多年位列全校第一,2019年科技进款近4000万。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30项(其中重点基金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是我校历史上获得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之一)。学院每年发表高水平论文5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超30项。学院与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及国内多所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学术会议,第一至十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教育部仪器、智能教指委全国学术会议等。

近五年学院各项工作成绩显著。院党总支“创先争优”出佳绩,获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院计算机系党支部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基层党支部;学院被评为校先进集体;院工会连年获校先进工会称号;学生工作评价位列全校前茅,取得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的荣誉。

学院设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支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挑战杯”、“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集成电路设计大赛等创新、竞赛等活动获得国家级奖励60多项,学院获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学院也涌现出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学院设有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

学院教职员工将以奋发向上的精神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师生共同解放思想,苦练内功,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一流信息学院而努力奋斗。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本专业主要传授测量理论(包括电量测量和非电量测量)、智能测控仪器仪表设计专业知识。

专业解读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其中“质量为先”的具体描述为: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而产品质量必须通过检测手段即测量仪器来保证。

化学家门捷列夫指出:“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科学家钱学森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我国863计划的倡议者,两弹一星功臣王大珩院士指出:“仪器不是机器,仪器是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而机器只能改造却不能认识物质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现代仪器设备则是第一生产力的三大要素之一”。1980年以来,有38人因仪器研制而获得诺贝尔奖。

信息获取是通过仪器来实现的。仪器是对物理量、工程量和生物量等进行观测、测量、计量、监测及控制的重要手段。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疾病诊断、交通运输工具(电梯、汽车、飞机、火车)运行安全、产品生产质量等都需要仪器来监测或检测。我国仪器制造水平与国际有较大差距,开发、设计人才较缺,长期花费大量外汇购买国外仪器。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理论和技能,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及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可在工业自动检测与过程控制、传感器、测试技术、测控仪器设计等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五年左右,能具有承担部门新产品开发、设计的能力或具有项目管理能力。核心课程

本专业主要传授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应用,特别是在传感技术、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电路与网络、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技术、非电量电测技术、过程控制仪表及系统,管道内检测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等核心课程。

专业特色

油气长输管道内检测技术:本专业在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内检测装备制造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管道内检测装备的供货商之一,是“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在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本科生开设了特色专业课:“管道无损检测技术”。

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本专业的机器视觉检测方向在系统集成,仪器研制,图像识别方面具有特色,曾经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为柔性印刷线路板、公路隧道、轴承、大幅面波纹板、摩托车轮毂、酒瓶盖等十几个领域开发了机器视觉在线检测装置,是“辽宁省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沈阳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依托单位,“沈阳市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学会”的挂靠单位。为本科生开设了特色专业课:“视觉检测技术”。

比较优势

本专业1977年开始招生,之前为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专业。

本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价在16所高校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一。2017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届测控专业毕业生获得见习工程师证书。

本专业是我校全国首批2个硕士点之一,目前为我校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一,测控专业支撑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包括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并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学科在2016年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进入全国20~30%,位列全国第15。

本专业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非电量电测技术教材(1983年),至今仍被众多高校选用。

本专业从2002年起,跻身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奖学金21个推荐单位之一,主要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一批知名大学,每年有2个推荐名额,主要推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在校生。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导7人。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高校优秀人才2人,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1支。

本专业教师目前兼职的学术团体职务包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辽宁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无损检测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教育厅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沈阳市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等。

就业情况

仪器制造企业(包括各类传感器、仪器仪表等),在线检测装置开发企业,制造业企业(包括零部件加工类,整机组装类等),流程企业(包括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等),产品质量检验部门等。

近几年主要就业单位有: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台达电子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沈阳北科光视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沈阳美乐博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市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电子信息业是全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这必将极大刺激了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学习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培养具备电子线路设计与剖析、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调试等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产品与电子设备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历史

沈阳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1986年,前身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2012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扶持专业,2013年辽宁省23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评估中名列第五,2014年被列为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5个实验室、3个研究室和1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科研氛围。

专业优势

市场需求优势本专业是一个集电子、信息、控制为一体的宽口径专业随着辽宁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人才的缺口很大,特别是嵌入式、信息采集与集散控制系统、电子系统设计等的人才需求更大。据《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显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薪资位于第六,2017届毕业生平均薪资为8476元,毕业5年的学生薪资达到12513元,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师资队伍优势:本专业成立33年,有一支爱岗敬业、富有活力、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该队伍由17位专职教师和2名企业导师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8人,国外留学或访问交流经历7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支,获得省级教改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教改项目10余项。近些年获得各种科研奖励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市级及企业项目30余项,科研进款达到14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近百篇被SCI、EI、ISTP检索。

教学资源优势:拥有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新编贯穿式立体化创新规划教材2部,冲击国家金课2门。

毕业去向

继续深造: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多,考研率达到20%,可以继续深造的方向有: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表科学与技术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有:电子技术、电器产品、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互联网、电子商务、通信和网络设备等。

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工程师、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信息主管和产品检验师等工作。

就业单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地点从辽宁向电子产业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珠海等地区扩展,就业单位主要有: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大连研发中心、海尔集团、松下电器软件开发(大连)有限公司、辽宁朗德仪表科技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等。

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极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所培养的人才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通信运行商、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民航、铁路及大专院校等。本专业着眼于加强基础知识与跟踪科技前沿并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介绍

本专业共有十(11)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7名,8人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教授的主干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原理与系统、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通信、移动互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本专业拥有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移动通信、微波通信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以及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室,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氛围。本专业于2006年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位权,2017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位权,2011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位权,近年来招生人数节节攀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导航与无线定位技术、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视觉伺服信息处理、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应用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百分之八十教师具有通信企业工作经历,同时积极寻求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实习基地。目前,已经与多家省内外企业签订了本科生实践协议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课程设置上为了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原有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射频电路设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课程,因此本专业办学具有两个特色,一是强调工程技术实践;二是着重培养无线通信技术人才。

就业情况

近三年就业率均达95%以上。就业单位集中在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科研院所、民航、铁路及大专院校

部分就业单位包括: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铁路局, 沈阳电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辽宁分中心, 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等多家国内通信、软件、家电行业等知名企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每个人都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各自岗位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是信息技术的基石。包含了建立在以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各种固态半导体电子器件为基础的微电子技术和以光存储、传输、处理为核心、光电转换技术为基础的光电子技术。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开创了微电子技术时代。自2010年以来,计算机、智能手机与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相关电子产品、部件的市场需求呈指数增长。处理器、存储器、调制解调器等芯片和液晶、LED、OLED等显示设备,以及新兴的SOC、智能传感、仿神经等芯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均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范畴。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不可能有计算机、现代通信、网络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信息社会。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推动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必须掌握更多关键技术,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当代社会,GDP每增长100元,需要约10元电子工业产值和约3元集成电路产值支持。为在高科技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大对微电子行业的支持力度,并不断吸引外资。市场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即“芯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集成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射频与光通信、超高清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智能传感与仿神经系统、计算机硬件技术、射频与光通信技术、控制与检测、电子材料、绿色新能源与功率技术等领域具有宽广适应能力、扎实理论基础、系统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

核心课程

集成电路类:集成电路设计基础、集成电路仿真技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片上系统设计基础、Verilog数字系统设计等;微电子类:微电子工艺基础、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电子测试分析技术、微电子器件原理、半导体器件模拟仿真、纳米材料与器件、光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敏感元件、微机电系统、薄膜材料与器件、新型半导体材料等;基础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信号与系统、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

师资力量

专业教师全员具有博士学历。获韩国首尔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教师4人,获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博士学位教师7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教师2人,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54%,中青年教师比例占77%,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专业特色

努力培养能够着眼世界、对标一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并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和市场生存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是本专业一贯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具有以下几个特色方向:

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具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设计联合实验室”,可完成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工作,依托该实验室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等基金项目资助;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智能MEMS传感与仿神经芯片研发:研发具有气体、压力、加速度等各种感知功能的智能MEMS传感芯片,拓展人工智能使之拥有嗅觉、触觉。研发具有神经网络功能的仿神经芯片,拓展人工智能使之拥有直觉、知觉与思维。智能传感与仿神经系统协同合作,实现人工智能微型化、系统化、智能化,作为物联网的感知部分,推动信息时代发展。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发表SCI检索的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具有半导体工艺生产线和相关测试平台,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绿色新能源、新材料与功率半导体:该方向是本专业多年来重点特色研究方向之一,国内IGBT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国际电力半导体技术知名专家赵善麒博士为本专业1983年本科生。针对大功率模块、太阳能电池、低维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展开广泛研究。

薄膜晶体管与显示技术:该方向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缺口大,产品范围宽,应用前景广。涵盖了从仪器仪表、手机、移动数码、家电、车载显示、显示器、大屏幕电视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就业前景广阔。参与了国家 “863”、国家自然基金、日本科技创新等项目与合作等。近年来发表SCI期刊论文1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10余篇。

就业情况

除个别同学选择继续考研外,应届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选择继续深造并考取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考取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比例约30%,其他主要就业去向为微电子、精工制造、医疗、汽车制造、通信、银行等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如:三星电子、北京燕东微电子、天津中环半导体、上海欣丰电子、江苏中科芯集成电路、扬州扬杰科技、浙江华立科技、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杭州海康威视、深圳吉华微特电子、沈阳中光电子、吉林华微电子、武汉鸿富锦精密工业、沈阳泽众医疗、康泰医学系统、比亚迪、中国移动、中国建设银行等,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综合性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及技术管理等能力。可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电商、机器人、金融、影视动漫、游戏等各行业中与互联网+、工业4.0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工作。

专业介绍

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于1978年,1984年独立为国内第一所计算机学院。1999年2月与电子系等组成信息学院。现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一级硕士点,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硕士授予权。

本专业配有国内高校鲜有为专业教学配置的功能完整的中小规模虚拟化云平台。专业教师在图像处理、机器人、人机交互、智能搜索、布局优化等计算及应用领域有较强的教学与研发能力,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等纵向科研课题数十项,多次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并获奖。

除了学习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之外,本专业主要学习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方法和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智能媒体、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应用技术。

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外聘教师2人,专职教师24人,44%具博士学位,其中4人毕业于海外,教师学缘结构合理,52%的教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重点院校。教授6名,博士生导师2人。专任教师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人选,4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专业特色

本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15年获批首批15个“辽宁省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4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出国经历,18门本科核心及专业课程开设英文授课。在校生可以申请德国、日本等国外高校的交流生。

本专业从大二起为每位学生分配1名专业导师,进行1对1专业学习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依托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多次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及辽宁省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学生竞赛项目并获奖。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多数签约国内外IT行业相关公司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包括百度、阿里、腾讯、360、京东、去哪儿等知名企业。近年来,毕业生成功申请赴美、德、英、日等国知名大学留学人数逐年增加。


人工智能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面向工业生产及装备制造业,强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工智能学院。学院秉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产出”的定位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营造“家文化”氛围、提高师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学术成就感,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

学院成立于2020年,坚持“培育高质量人才”、“追求一流学术成果”、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积极倡导协同育人、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开展广泛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

目前学院设置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生专业可分别授予工学和理学学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一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同时可以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学院建有“智能制造研究院”、“沈阳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嵌入式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与行业企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自动化、计算机及信息、通信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专业,重点研究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学习和推理、智能决策、智能机器及系统实现等过程中的各种科学与技术问题。通俗地讲,智能化是自动化的高级阶段,本专业实际上相当于“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

北京大学2003年率先创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紧接其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相继成立了该专业。我校于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目前招生规模已从最初的一个自然班班扩大到三个班。201910月,我专业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承办了“2019年全国人工智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暨教学学术研讨会”,为全国的广大同仁提供了相互切磋、学习与交流沟通的平台,受到全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与会人员的赞誉。

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2016年美国谷歌公司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4:1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人工智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今展示了爆炸性的发展速度和力量,世界已经进入智能时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 “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第十四条要求:“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进一步说明国家对智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需求,使得智能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成为IT行业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和生长点,也为任何“智能+”领域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方法和工具,因而本专业的应用前景广阔、需求空间巨大。

专业介绍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能够在智能控制、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智能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将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类、智能科学类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自动化类、智能技术类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围绕主要专业课开设各类实验课及智能技术综合实践、自动化工程实践、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践等工程实践环节的训练,逐渐培养起智能系统分析、设计、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本专业覆盖面广、包容性强,涉及国民经济、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比如,面向国民经济(如: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生态保护、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贸易、智能农业等)和社会文明(如互联网+、智慧城市、包括信息内容安全监控、家庭智能服务、社会智能服务等)的需求,研制各种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网络、智能家电等,因此,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非常宽,社会适应性强。

专业特色

本专业面向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以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系统为主要专业方向,以加强学生智能科学技术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特色,培养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机电装备及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亟需的高素质、应用型智能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依托辽宁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和辽宁省教育厅"嵌入式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大量科研课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高水平的实验环境,包括物联网实验平台、生产物流优化系统、智能交通实训系统、多机器人系统、A8嵌入式系统、ABB集散控制系统、西门子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等,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本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的资助下,与百度云学院、华清远见公司联合开展智能家居、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课程的教学与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条件。

本专业以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为己任,精心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利用和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搭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扎扎实实地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智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属具软件、硬件系统开发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意思。他们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级各类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省电子设计大赛、沈阳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及省市级奖励。

就业情况

近年来本专业30%以上毕业生选择攻读研究生。他们绝大多数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赴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科大微电子研究所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继续深造。其余毕业生,除个别同学选择出国留学、继续考研或自主创业外,100%学生就业。就业主要方向是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各类制造企业。毕业生工作单位涵盖信息技术、物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如国家电网东软集团神州数码科技、富士康格力空调、三星电气、许继集团、Testin云测公司、科沃斯、北京图灵机器人等著名企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解读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与数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本原理、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系统的基础理论、数据与信息处理和分析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型构建和相关系统应用及软件开发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可以从事数学研究与教育、工程计算、智能信息处理与分析、大数据分析及软件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由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融合形成的本科专业是运用计算机实现信息技术、数学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桥梁。本专业以良好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训练为基础,以信息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尤其注重与大数据科学及技术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信息处理、分析问题及软件设计能力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

本专业设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全面、全程开展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保证。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强化数学、数据科学和计算科学的方法与理论基础,强调数学方法、智能算法、数据分析算法等前沿工程技术在数据处理和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具有较强数据分析模型抽象、设计、优化、实现及软件设计能力,职业、岗位定位明确,毕业后可胜任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等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并有更好的继续深造空间。

就业情况

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标签,相关学科和专业的高水平人才缺口巨大。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抽象、建模和求解的能力,而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优势所在。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理学院

理学院是一个理工结合、多学科结合渗透、多层次交叉的学院。学院自主设置一个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博士点。学院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和环境科学与工程。覆盖了39个研究方向,其中数学研究方向为4个,物理学研究方向为5个,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方向为15个,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为6个并且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方向为9个。

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105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4人,高级工程师4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72人;博士生导师22人(涵盖4个一级学科),硕士生导师54人。现有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一层次2人、二层次1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沈阳市三育人标兵1人,校学科学术带头人6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学术氛围浓厚,近三年先后承接国家、省部级项目46项,省级科技奖励6项,高水平学术论文超百篇,年均科研经费超千万,出版专著8部,举办和参与全国性学术会议30余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30余人次。目前学院拥有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聚合物催化与合成技术实验室,有辽宁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先进聚合物工程实验室,拥有辽宁省创新团队:低维磁性材料与磁技术应用方向,辽宁省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面向本科生开放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化学环境实验中心。有2门辽宁省本科精品课程、1门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辽宁省资源共享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视频课程、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有5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和多个科研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1万平方米,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2千多万元。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理学院组织开展如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博弈大赛、全国数学竞赛、物理实验竞赛、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训基地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文艺、体育、人文、社科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充斥着理院学子生活的每个角落。

理学院全体同仁以饱满的精神直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挑战,勤奋做事,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解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数学的法杖带来了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数学体系的特点是:在一些被认同的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推理、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理论,讲究逻辑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应用数学与其他学科前沿背景紧密结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或解释背景科学问题,进而服务于其它领域的长足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在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寄语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来自于深厚扎实的数学功底。

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也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也是高新技术的主要科技组成部分。

沈阳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建于1996年,1997年开始招生。2006年获批应用数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开始在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毕业生中已有获评控制理论方向的国家优青、系统工程方向的上海紫江学者以及龙芯CPU的主要设计者,如今每年都有大量优秀毕业生考取著名985高校硕士、奔赴国内信息技术领域著名公司从事技术研发。

本专业为辽宁省“本科一流示范专业”,所属的数学一级学科具有理学学士和理学硕士授予权。

专业特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依托国家战略需求,着重培养“数学+工科”的交叉学科人才,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针对大数据、信息技术产业,建设“数学+”型的新型应用数学专业,依托沈阳工业大学工科优势,建立理科工程教育机制,培养应用理科拔尖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开展任务型教学,创建高性能计算实验室,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引进企业师资,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服务辽宁区域经济建设。以理论教学和应用研究为基础,培养理性思维,开展研究型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热情,充分发挥我校一流学科人才优势,培养高素养多层次新型数学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特色主要是“双高、两强”。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

本专业在注重系统讲授数学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开设计算机语言类、建模类、计算数学类等系列课程着重对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系列的双语教学课程着重对学生外语能力进行培养;特别侧重将数学在工科的应用,开设系列课程。

培养目标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本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谨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微积分、代数和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针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和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了解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研究历史,能正确认识数学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7.能够与同行或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答问题的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9.具有团队意识,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具有自主学习和重申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数学模型、 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值分析、随机过程、运筹学与优化方法、拓扑学、矩阵分析。

双语课程:微分几何、实变函数、拓扑学、矩阵分析。

主要实践环节:数值分析计算实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语言课程设计、Java课程设计、计算机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科研实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非常踊跃。每年都有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等赛事,成绩斐然。

学生从大学二年级起即可报名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有多名学生在大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其中多篇SCIEI检索论文。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科研、教师、IT业、银行及商务职员、公司管理人员、公务员。

就业岗位:教师、科研单位、数据分析师、软件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专员、算法工程师、数据策划、数据挖掘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等。

应用物理学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近年考研升学率约35%,应用物理学专业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物理学专业。本专业研究钕铁、铁氧体、磁密封等磁性材料和稀土发光材料、吸波材料、电光材料、光催化材料和光学图像测试等一系列学术和工程问题。从通俗意义上讲,凡是与磁性材料、光电技术和光学检测相关的问题,都是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比如磁性相关的磁选矿、电机、扩音器;与光电相关的电视屏、LED、信息储备及光学干涉测试病变等。对应的行业电机厂、磁性企业及粉体制备企业和光电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与管理岗位,能够从事光电检测、光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光学图像测试和纳米材料、磁性材料与器件、薄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应用以及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稀土是国家战略物质,与稀土有关的磁性产业和光电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性产业。中国稀土丰富,但是利用率不高,全面开发稀土应用势在必行,给“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专业介绍

应用物理学专业拥有教师3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3名,本专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毕业生既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校内磁性材料实践基地进行专业技能基本训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和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掌握光电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材料科学、纳米材料技术和磁性材料技术等。

本专业规划磁性材料与器件和信息与光电技术两个专业方向:

磁性材料与器件方向包括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功能薄膜材料和器件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新兴功能材料的制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应用技术开发等研究。

信息与光电技术方向包括发光材料、光学薄膜材料、光信息处理分析和检测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光学材料、光电检测、信息分析处理等高新技术研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物理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手段,在应用物理、磁性材料科学和光电技术等方面具备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在纳米材料、磁性材料与器件、薄膜材料和光电检测、光信息处理、光电显示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相关的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半导体物理,稀土永磁材料与技术,光学测量技术与应用,物理实验。

开设的实践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优势

2015年辽宁省本科专业教学评估中,沈阳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名列第五,并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和资源共享课;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和省级虚拟实验室;现具有校内一个中试生产线基地和校外2个实习基地。

应用物理学专业拥有教师2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3名,省级教学名师一名、校级名师一名,青年学术骨干一名,并有四名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国外学习和研究经历,四门本科课程开设双语教学。

科研实践

学生在入校开始就可以参加多种课外科技活动与培训,进行科研启蒙训练,参加本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与导师建立密切联系,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非常踊跃,在辽宁省物理实验竞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在大二都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团队中,在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累累硕果。由陈旭等同学完成的 激光液相法植被单分散村纳米态金刚石磁性材料 2015年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由刘博等同学完成的“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与制作”获2015年全国第八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最具眼光奖”;刘金平等同学获2015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2019年2名学生获得国家资助项目。

就业情况

主要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光电检测、光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和纳米材料、磁性材料与器件、薄膜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应用以及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就业重点单位:北方重工集团、普通高等大学、沈阳智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磁性行业企事业单位、30%-40%继续读研和出国等。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良好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事环境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学生需要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质,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应用前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且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以及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营运、管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

专业介绍

沈阳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依托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依托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于1999年创办,2000年开始本科生招生。目前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

为适应国内对环保人才不断上升的需求,近年来我校从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力度,现拥有辽宁省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电化学高端环保装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蓝金创客·环保技术专业众创空间”省级创新人才孵化器、沈阳市水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沈阳高端环保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级平台等多个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共建实习基地18个。

本专业 2013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根据2019-2020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排名为55/328((本校排名/参评学校数)。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强,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智能环保设备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包含通识教育教学模块、专业教育教学模块、创新创业教育及课外素质教育模块和集中实践教育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教育课程包括环境微生物学、工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设备基础、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再利用、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生态学、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接受环境工程相关的专业训练,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截至20197月,本专业累计培养了名1005名本科生,众多校友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社会普遍好评。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校外知名兼职教授8人,专兼职创新创业导师12人,形成了以辽宁省“兴辽人才”创新团队、沈阳市领军人才等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硕士学位1人;博士后3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才1人、“万层次”人才2人;具有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访学和从事博士后研究经历的教师3人。近年来本专业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承担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等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承接企业课题近百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次,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专业优势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于2013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本专业2013年辽宁省环境工程专业评价位居前列,近年来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不断上升。根据2019-2020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排名为55/328((本校排名/参评学校数)。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强,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电化学处理、新型环境功能材料、智能环保设备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科研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

近年来学院通过搭建产教研深度融合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和输出体系建设,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集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为一体产教融合良性循环生态链模式,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和保障。学生在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中,可以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新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创新的基本认识和思维。学院现设有校友环保科技创新基金、重点企业专项创新奖学金,专项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可以依托科研平台、创新孵化平台、校企合作科研实习平台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到实际项目工程中和各类创新大赛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近3年来,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2项。

就业情况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目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近年来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设计与设施运行、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及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国有大型企业、水务集团和环境工程公司、各地生态环境管理服务单位、环境监测中心、设计研究院等。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92%,就业去向主要包括:环保公司、设计院、考研和留学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教育部设立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是我国为解决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工艺和工程问题而设立的。本专业涵盖含碳能源、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注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储技术,涉及非化石液体燃料、氢能的制备、存储及高效转化;储能电池如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的设计原理及制备工艺;储能器件包括光电、磁光、电磁及热电等能量转换和存储;重点关注能源的清洁生产和高效转化,化学工艺和工程设备的整体化设计。通过本专业的培育,毕业生能够掌握能源化学工程理论和技术等相关知识,能够掌握含碳能源、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转换和存储理论、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和制备技术。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可在能源、化工、材料、石油、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研发、生产技术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专业介绍

沈阳工业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依托于环境与化学学院,拥有两个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省研究生培养基地和一个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8名。近年来主持国家、省市级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年;获辽宁省科技奖励6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本专业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教育平台(数理化基础课程和工程基础课程)及专业教育平台三部分。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创业基础、形势与政策。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包括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和物理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设备基础及设计、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制图等。专业教育平台包括:能源化工导论、能源化工工艺学、能源化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实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环保与安全、电化学原理、锂离子电池、材料分析与检测、煤化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生物质能源与化工、工业催化和新能源材料等。本专业课程将有效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体系,掌握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市场的发展需求。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能源的科学和可持续利用的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本专业不仅面向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洁净合理化利用,更加注重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能源高效转化和技术研发,使学生掌握各种能源转换和储存的理论基础设计方法、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具备较强的解决能源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科研实践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建设团队坚持以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遵循“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求创新”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使学生具有在能源化学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创业及就业能力。本专业的科研、实习、实验、实训条件是依托本校现有的“化学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和“沈阳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机会较多,可参加“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专业竞赛活动。

就业情况

能源化学工程毕业的学生可在能源、化工、材料、石油、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置设计、生产技术管理、教育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国有大型企业(煤炭和石化行业)、能源材料和功能材料生产公司、大宗化学品生产公司、能源化工设备生产公司、各级质检部门、设计研究院等。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位于沈阳工业大学中央校区,校园内碧波荡漾,草木葱茏,精致典雅,如诗如画,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所。1994年5月在力学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建筑工程系,2002年7月成立建筑工程学院,2014年12月正式更名为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1人、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职工占95%以上,博士学位占68.5%(专职教师中占比),省百千万人才9人。同时,学院有国内外客座教授8人,企业兼职教师25人。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其中,三个本科专业的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均拥有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以及土木工程材料等五个学科方向),可授予学术型硕士学位;土木水利领域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材料与工程二级学科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建筑学系、力学教学部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实验室、建筑学实验室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2013年获批辽宁省建筑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6个学科团队,分别在新型建筑材料的制备及工程应用,岩土材料与工程的环境效应,工程结构理论分析与设计,BIM技术与应用以及建筑环境与节能新技术等领域先后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和优势。

近五年,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基金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学术专著8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获省级教改成果奖3项,主编出版教材15部。

如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传承历史,放眼未来,秉承“自强,笃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朝着“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目标前进。

学院总体就业情况

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企业、政府机关以及科研院所从事设计、施工、科研、管理与教学等工作。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就业重点单位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学科,包含利用材料及设备进行勘测、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技术活动。

本专业包含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城市地下工程3个方向。

学生除受到外语、计算机、工程管理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培养外,主要以工程力学、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理论和知识为学习内容,同时接受工程制图、工程测量、专业实验、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掌握房屋建筑(住宅、办公楼、商厦等)道路桥梁(高铁、公路、桥梁)、城市地下工程(地下商场、地铁车站、综合管廊等)等相关力学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结构分析与设计以及施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从事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以及城市地下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的能力。另外,与行业发展相适应,本专业学生还将学习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施工与管理、智能运营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智能建造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2017年被评为省创新创业建设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房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及城市地下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经营管理和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高层结构、工程结构抗震、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地铁工程等。

就业情况

就业前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施城镇化建设、改善居住环境,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包含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以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木工程行业前景广阔,近年本专业的用人供需比长期维持在1:10以上,未来对土木工程领域人才需求仍然旺盛。

就业主要方向:毕业生适合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检测、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基建、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投资、开发、教育及研究等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传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涵盖了健康、能源、环境等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该专业致力于解决民用、医疗、交通、航天等领域的能源环境问题,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环境等,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保证国家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本专业在2013年辽宁省本科专业评估中,12所高校同类专业排名第六名。学制4年,授予学士学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一门宽口径、综合性强的专业,它以建筑为主要对象,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和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艺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国防工程环境、运载工具内部空间环境等)。

专业特色

以暖通空调为重点,以力学机械与电气为支撑,培养节能经济意识,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地区发展的需要。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室内环境控制理论与技术,余热、废热及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能源系统的能耗监测、评价与诊断BIM技术的工程应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省部级鉴定成果3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2项,转让应用成果3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为本科生开设了特色专业课:空气污染控制与洁净技术、建筑节能技术、流体计算软件应用、BIM技术及应用、新能源应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调试、运行管理和初步研究开发的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在建筑环境和其它人工环境及能源应用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咨询、施工安装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心课程

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测量、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及设备、暖通空调、建筑设备自动化、供热工程、建筑冷热源等。

就业情况

就业前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居住与产品生产对建筑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同时建筑能耗快速增长,使得绿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就业主要方向:建筑设计院,暖通空调设备生产企业,建设公司(施工安装),楼宇自动化公司,物业与设备管理运行公司,绿色建筑咨询顾问公司(建筑与机电系统),建筑能耗审计与节能改造公司(合同能源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建筑节能新技术研发机构等。

建筑学专业

专业解读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及其环境,横跨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学科。其中,建筑设计是建筑学的核心课程。学制5年,授予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以建筑设计为主,可以从事城市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管理及室内装饰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本科毕业生应掌握建筑设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并可选择修学居住区规划设计、绿色建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历史建筑保护专题等多个知识模块。

核心课程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基础、中外建筑史、建筑造型艺术、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法律与法规等。

就业情况

就业前景:建筑学专业是建筑领域的领头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以民用建筑为例,建筑学专业学生主要进行建筑单体及环境设计,协调行业内各个专业,最终完成施工图,建成生活中所用各类住宅、商业、办公等建筑及其环境;其他公共建设事业,同样离不开建筑设计人才的规划。因此,建筑学就业面宽,且一直处于热门专业行列。

就业主要方向: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装修、景观设计、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等相关行业。毕业生适合到城镇规划部门、建筑设计院所、各类建筑公司或管理单位,从事城镇规划、各类公共建筑设计、住宅与居住区规划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古建保护、园林设计及室内设计等工作,也可从事有关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我校建筑学专业学生可参加英国德比大学本科交流和本硕连读联合培养项目。该专业学生也可参加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本科生交换生项目,学期期限一般为1-2学期。


经济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办学历史追溯于1981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1987年为适应国家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系受辽宁省人民政府委托,组办85级、86级5年制工业外贸班。1988年工业外贸本科专业获批招生。1994年管理工程系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1999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02年在原经济管理学院的基础上分别设立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下辖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2个本科专业,设有国际贸易学硕士专业点。2011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金融硕士专业学位(MF)授予权,2019年金融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硕士(MF)专业学位授予权,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经济学4个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短期文化交流、“3+1+1”工商管理硕士办学项目。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各类硕士研究生110余人,其中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0余人;硕士、本科外国留学生2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28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三级教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教师2人、“万人层次”教师1人,辽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入选者1人,16名教师具有欧美高校学习或工作经历,3名教师为辽宁省教育厅“金融类、经济贸易类、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学院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3项,省市级和企业委托项目68项,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本学科教师出版专著1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CSSCI刊源论文18篇,EI检索论文14篇。学院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共建的实习基地于2012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我院“东北亚经济合作及自由贸易实验区研究基地”获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重点基地”。

多年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经济学人才质量、结构的需求,学院依托本校工科背景的学科交叉优势,以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服务学生为工作主线,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学院的部分优秀毕业生就职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腾讯、阿里巴巴、德国(中国)宝马公司、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等知名企业、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专业解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宽口径综合性专业,它是关于国家(地区)间商品与服务交换和生产要素流动的理论与方法的专门学科,涉及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学习和研究当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世界贸易政策的理论以及实务。学生毕业后来可以在涉外贸易部门、银行国际业务、高等学校、跨国公司及政府机构从事贸易业务、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突出文、理、工相互渗透,多学科交叉的特色和优势,从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出发,注重学生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培养从事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金融国际业务的人才为特色。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共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1人,副高职以上的教师9人,多名教师有在国外学习、任教或担任访问学者的经历。其中有辽宁省经济贸易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国际贸易教育与研究协作会副主任委员1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万人层次”人选各1名,沈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1名,沈阳工业大学教学名师1名。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10部,获得各级政府科研奖励5项。本专业还外聘多名客座教授,举办各种讲座和研讨会,建立并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开阔学生视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际化

师资——60%以上的老师有海外研修、访学经历;

课程——20%的核心课程可选择全英文授课;

海外交流——使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我们积极推进与国外大学的双向交流活动,重视学生的海外经验,如派送学生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德国阿伦大学学习。通过这些过程提升了学生素养、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可以无障碍地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员进行国际商务沟通。此外,近四年本专业有20余名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美国、英国等国家攻读研究生学位。

就业情况

就业前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到来,我国对外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规模日趋扩大,国家间经济往来日益增多,必将需要大批从事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谈判、涉外银行业务、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国际投融资等高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就业主要方向:涉外经济管理部门、跨国公司、国际投融资、进出口贸易公司、大专院校。

金融学专业

专业解读

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的专业。主要研究内容有:银行、证券及保险的理论与实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金融宏观调控及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等。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金融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势必将增加对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银行家、证券分析师、信托/租赁/担保经理、投资理财顾问、风险投资家、上市公司CFO等正在成为社会热门的职业。

专业优势

沈阳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培养金融专业硕士(MF)授予权。2019年金融学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本专业在2013年的辽宁省本科金融学专业评价中综合排名第四位。

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能力,曾获辽宁省教学改革成果一、三等奖。本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级教学实践基地,与中国银行、太平洋证券辽宁分公司、辽宁股权交易中心、银泰证券沈阳营业部、渤海商品交易所东北服务中心等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和学习条件。专业课程设置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即设有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产品等微观金融理论课程,又开设了银行从业培训、证券从业培训等职业培训课程。同时还开设了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商业银行学、公司金融等多门金融双语课程,全面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专业特色

1、注重金融学专业相关的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培养,提高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2、注重培养学生适应金融国际化的要求,增加双语课程,强化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依托国家级教育实践基地和多功能综合性实验室,通过课程实验、实习基地实习、投资大赛、创业大赛、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

4、注重从业实训,包括设立银行、证券、期货、理财、保险各方面业务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

科研实践

金融学专业学生参加的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和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近五年金融学系学生获得全国竞赛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十余项,一百多项作品获得省级奖项。2014-2018年本专业学生获得30余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并顺利结题。

国际化

30%教师具有半年以上出国访学、研修经历;5门专业核心课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已接收多名外国留学生攻读学位。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金融行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司金融和管理工作、政府部门从事金融和财税管理工作、创投机构、高等院校等。

就业重点单位: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银监会、证券公司、各级证监会等。

金融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金融工程专业是以现代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以数理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它不仅包括金融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金融工程人才需求

金融工程是市场对更高的金融效率不断追求的产物。而金融工程一经产生,便迅速发展成为金融市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直接促进了金融效率的提高,投资主体不断设计开发更能提高金融效率的各类创新性金融产品量化交易程序,也使得社会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专业特色

1、注重培养学生适应金融国际化的要求,增加双语课程,强化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2、依托教育部实践基地、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培养跟就业对接的金融工程实践能力。

3、注重专业实训类课程的开设,提升学生金融工程技术创新能力。

比较优势

一、从专业发展的角度。金融工程侧重于微观层面的分析,而金融学则侧重于宏观层面上的分析;金融工程侧重于定量分析,而金融学则侧重于定性分析;金融工程更重视数理技术,而金融学则注重经济知识。

二、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角度。金融工程更大意义上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综合了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工程技术,采用数理分析技术、自动化和系统工程乃至运筹学、仿真技术、人工神经元网络等前沿技术。 因此,金融工程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源于它的学科基础的多元化,因此培养出的人才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三、从省内金融工程专业的布点来看。沈阳工业大学是省内第二所申办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经过整合校内信息、管理、数学等优势学科资源,已具备一定竞争力。

四、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来看。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可以成为金融工程师、风险管理师、金融分析师、基金经理人、创投的高级合伙人、投行的合伙人等,可以成为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因而有着更宽的就业领域。

五、从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设置来看。经济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级实践基地,与民生银行、银泰证券、渤海商品交易所东北服务中心等建立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和学习条件。课程设置符合培养高级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的需要。

师资力量

本专业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知名院校,8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本专业还聘任校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专业兼职教师,开展讲座或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科研实践

本专业已完成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和多项横向科研课题,累计科研到款额近30万元,获得辽宁省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发表EI检索、ISTP检索论文4篇,发表CSSCI检索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金融工程系学生在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赛中均取得很好成绩,学校从大学一年级起为每个班级配备班导师,学生可提前进入教师课题组从事的科研助理工作。

国际化

30%教师具有以上出国经历;多门本科核心课程全部开设中英文双语授课;2016年学院和美国特立华州立大学联合办学,为金融工程系学生提供了去国外留学与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

就业主要方向:

国内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创投机构;证券交易所、银监局、证监局和保监局等机构;上市公司财务部;、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等。


管理学院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1年成立的管理工程系,198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管理工程硕士授权点,历经经济贸易学院(1993年)、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于2002年经济管理学院一分为二,成立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发展至今。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MEM)、会计(MPAcc)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和物流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学院拥有辽宁省装备制造管理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微观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中小企业实训基地等众多科研平台,以及辽宁省高校第一家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职称、知识、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有国务院津贴获得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骨干、省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全国性和省级学术团体的常务理事和副会长等。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都超过60%。同时学院有校外兼职导师40余人。在校本科生近1300人,各类研究生700余人。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完成政府、企业委托项目多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多项成果获有关领导批示。

学院先后同美国特拉华州大学、英国德比大学等多所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派出师生交流学习。

学院遵循“学生为本,成才至上”的理念,将思想引导、学业指导、生活开导、生涯辅导、心理疏导组为一体,建设“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2019年度5个班级获得校“优良学风班”,3个班级获得“先进班级”,1个班级获得校“十佳班级”;2017级会计学专业在《中级财务会计》辽宁省统考中名列第一;一名学生当选“沈阳市十佳大学生”;学生科创项目获得国家、省共计63项奖励,其中国家级28项。本科学生党支部获评“辽宁省样板党支部”,学院团委获评沈阳市先进院团委,学院获得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年终就业率95.49%。

工商管理专业

专业解读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够深入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突出工管融合及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特点,教授学生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管理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各类实际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重点培养学生企业管理技能与工程技术的融合和职能集成管理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或政府部门从事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专业介绍

1983年至今,沈阳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已有36年的专业人才培养经验,为社会输送了近3000名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本专业形成了融合专业内涵和社会需求于一体的培养体系,实施模块化的专业课程系统,拥有融政府特贴专家等各层次人才、专业课程组和辽宁省教学团队多层次为一体的师资队伍,涵盖精品课、案例库等在内的理论教学资源,涵盖一横三纵一体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了包括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教学平台,拥有一批制造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习基地,设计了完善的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管理机制。本专业是辽宁省综合改革示范专业、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本科专业评估位列全省4名,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对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职能化、模块化和集成化,既突出职能特点又强调系统性;在课程内容上强化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突出工商企业管理技能与工程技术、社会学知识交融特色;依托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资源优势,充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实操能力、管理职能系统集成和创新能力等领域形成了突出的优势。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制造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公共管理等。

就业重点单位:中建集团、上海IBM人力资源部、网易公司、工商银行、大连冷冻机集团公司、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美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地方政府部门等。

会计学专业

专业解读

会计学专业研究单位组织范围内经济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以及如何使用经济信息进行决策、预测、监督、控制等过程中的一系列学术和实践问题。是集管理、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于一体、涉及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领域的会计理论、方法与实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具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第二,研究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为公司理财和优化资本结构提供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第三,通过成本计算、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与绩效评价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第四,研究审计、内部控制以及税收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从通俗意义上讲,凡是与数据、信息相关问题,都是本专业的研究对象。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公司高级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无论是管理咨询机构,还是机关院所的从业人员都必需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财专业基础知识。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也全国从事会计工作人员队伍中,只有1%左右的从业人员具有会计硕士文凭。会计高端人才缺乏,尤其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为标志的金领更是紧缺,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更给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需求。

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进取精神、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工程基础、数理基础以及人文、艺术修养;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统计学、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审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税法及税收筹划等。在毕业后5年左右,一般具有中级会计师技术资格以及在单位的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

专业介绍

沈阳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198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1995年开始招收学术型会计学硕士,2010年开始招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位于以工为主的省属高校前列。所在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授予权和相关的管理领域硕士授予权。

本专业基于辽宁地方经济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依托学校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学科群优势,以工管融合、基础宽厚为支撑,在装备制造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资本运作、审计与内部控制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且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毕业学员能够成为依托辽宁、辐射全国工商企业、工程领域、金融服务业、会计师事务所、高校科研机构及政府机关,从事现代会计和财务各相关岗位基本流程的操作技能、分析解决现代财务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现有师资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其中包括辽宁百千万人才等高端人才,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合理的研究和教学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项目二十余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背景。国际交流方面,20余人次教师参加过国际学术并做过主题讲座,2人次为国外大学访问学者,外籍教师1人。

会计学专业与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沈阳分所、沈阳东北电力调节技术有限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全方位校企合作关系,促进了该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定位于掌握现代会计和财务各相关岗位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现代财务实际问题能力,能够在会计师事务所、各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等从事现代会计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上以工商管理学科为基础平台,增强工程、信息、计算机学科等工程技术背景知识的融合支撑、夯实管理学、营销学、金融学、工程管理等学科基础,强调实习基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与工业制造业企业的结合。突出理财会计和实务技能的特点。

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侧重服务于辽宁以及东北装备制造业和工程领域。

专业学科特色以会计学专业为核心内容对管理学科博士点等的重要支撑作用。

科研实践

本专业学生参与科研、课外科技及各类创新创业类活动非常活跃。几年来会计系同学多次获“辽宁省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团队一等奖”、“企业经营模拟大赛团队一等奖”、“全国会计实训大赛优秀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全国二等奖等奖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国宁波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全国ERP沙盘模拟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全国性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获省竞赛金奖等多项。每年有2-4名同学保送攻读会计硕士研究生。学生从大学二年级起即可报名进入教授的课题组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每年本科学生平均公开发表期刊论文4-6篇。

精品课程

《财务报表分析》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会计学基础》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工商企业、工程领域、金融服务业、会计师事务所、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及攻读研究生。

就业重点单位:普华永道天津所、天职国际沈阳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车集团、沈阳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大连毅都集团有限公司、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沈阳体育学院、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地方财政局、国税局等。

工程管理专业

专业解读

工程管理是建设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交叉复合性专业,重点培养房地产等各类建设项目管理、投融资、咨询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对学生进行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建设工程法律、计算机和外语等综合知识。毕业生主要从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包括建设项目招投标、可行性研究、造价、进度、质量、安全、合同、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专业介绍

工程管理依托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及其他相关学科,所在学院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教师年龄分布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每年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运筹学、工程财务、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测量、安装工程技术与计量、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项目投资与融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与BIM等。

专业特色

注重专业课程与计算机和仿真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和实践环节,突出计算机技术工具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专业软件的操作能力;引入仿真教学工具,模拟实际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紧跟建设项目工程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IM)课程,配套相应软件,在理论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建筑信息素养,增强相关理论基础;在实践环节,根据目前行业需求,引入相应的操作模块,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就业情况

专业一类就业率始终全校排名靠前,达到95%以上。就业单位以中建、中铁等大型央企为主,另有恒大地产、碧桂园、美的地产、阳光100等地产企业,薪酬福利好,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就业主要方向:建设项目招投标、可行性研究、造价、进度、质量、安全、合同、信息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相关工作,专业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

就业重点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公司、中建、中铁集团各工程局、钢铁集团、路政集团、恒大地产集团、碧桂园、美的地产、阳光100等房地产公司,以及省属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市场营销专业

专业解读

市场营销专业是目前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市场营销人员是各个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人才。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科思维和企业营销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专业介绍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较早设置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本专业拥有一支由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多名市场营销领域知名专家以及青年优秀教师组成的高水平的教学队伍。20多年来,本专业紧密结合企业的需要和营销学科发展动态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将学生培养为具备对现代科学工业技术全面理解,具有全局营销观念的新型管理人才及营销人才,并将市场营销专业打造成了特色鲜明、能力突出、就业竞争力强的优势专业。

本专业主要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营销企划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要,依据沈阳工业大学强大的工科实力,强化工科背景、工科知识,与管理、经济、营销等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理念为核心的现代营销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位于前20%。由于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师的企业合作项目中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因而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就业情况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管理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考研率在25%以上,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一些毕业生已经承担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就业主要方向:工商企业、政府机构、金融机构以及高校科研部门。

就业重点单位:各类政府部门、各大国有银行、中铁中建、大商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东机集团、华晨宝马、康佳集团、万科集团、美的、海尔、百度、腾讯等。

物流管理专业

专业解读

物流管理专业突出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强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重视物流管理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整合性。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物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背景知识,掌握现代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物流规划和分析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和物流机构从事现代物流管理工作。

专业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及现代物流相关领域的运作方法与实务,具备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工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科研部门从事现代物流组织、管理、科研等工作的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开设物流学、管理学、技术经济学、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工业工程学、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项目管理、第三方物流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于2003年,国家首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其中包括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和辽宁百千万人才等高端人才,形成了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研究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6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专业特色

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是以培养面向工业制造业,侧重工业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领域,结合物流信息集成化管理,突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和物流运作管理的特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分析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物流管理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物流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日常物流设备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应用软件;受到物流作业管理全过程的专业训练,掌握采购、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与流通加工等理论和方法,能够就物流实际问题与别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掌握现代物流相关领域的运作方法与实务,具备一定的物流系统分析、规划与建设的能力,熟悉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管理,具有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

就业重点单位:北京苏宁公司、上海益嘉物流有限公司、德邦物流有限公司、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通用沈阳分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


文法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3月,其前身是始建于1993年11月的沈阳工业大学经法系。学院现设3个专业系(法学系、艺术系、新闻传播系)、1个人文素质教研部和1个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图文图像设计制作实验室、摄影采光实验室、影视广告设计制作实验室、非线性编辑教室、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实验室、环境设计实验室、法律诊所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室)。学院拥有1个省级研究院(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和2个研究所(沈阳工业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沈阳工业大学科技法研究所),设有3个省级工作站(辽宁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沈阳工业大学工作站、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辽宁平台沈阳工业大学分站)。学院资料室阅览面积300余平方米,有34000余册藏书及人文社科音像资料和电子图书。

学院现有法学、环境设计、广告学三个专业。法学专业具有硕土、学士两级学位授予权。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民商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位权,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位权,下设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传播法学7个研究方向,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2014年法学专业入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候选名单,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博士后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沈阳市教学能手1人,校教学名师2人,校教学优秀教师8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学院聘请客座教授16人,兼职教师58人。学院教师有国家级、省级学术团体理事、常务理事,省法学会学术委员,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辽宁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法律逻辑学证据学研究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是沈阳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辽宁省人大地方立法顾问单位,辽宁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单位,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辽宁省法律联盟理事单位。

学院有1门省级精品课,3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辽宁省教改项目13项,荣获辽宁省教改成果奖11项。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撰写教材和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政府奖)10项。

学院现有本科生669人、研究生129人。学风建设、就业、团学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2014年连续被评为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2013、2018年被评为校优良学风突出进步学院,知识产权1401班、视觉传达1602班、法学1701班等获校十佳班级荣誉称号。近五年学生年终就业率98%以上,2016年被评为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017、2018年获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大学生依法治国宣讲团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示范团队,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党员、辽宁省华育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学院创新竞赛成果丰厚,获“挑战杯”全国金奖3项、银奖2项,辽宁省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2010-2019年连续10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东北区校园巡讲会。广告学专业学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法学专业学生在辽宁省本科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团体季军,4名同学获得最佳职业风采奖和优秀职业风采奖,6名同学获得最佳法律文书奖。法学硕士研究生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模拟法庭辩论赛团体季军,辽宁省研究生模拟商事仲裁庭英文辩论赛三等奖,在辽宁省首届法律宣讲大赛中获得团体冠军。

学院毕业生以专业知识扎实、工作作风踏实、为人正直朴实、勇于创新务实的良好品质,得到社会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化办学空间,与英、法、日、韩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师曾赴美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访学交流,先后有5批学生到台湾世新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参加英国德比大学组织的交流活动。

法学专业

专业解读

 法学以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等课程,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本专业以法学理论素养与法律实务能力的养成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法律思维、法律应用和法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成为在国家机关、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充分发挥民商法学优势学科方向的龙头作用,依托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沈阳工业大学中德知识产权学院、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辽宁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沈阳工业大学工作站、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7个省级教学、科研、实践平台构建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融并重的课程体系,为学生专业学习与技能培养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2014年被列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重点建设专业候选名单2019年跻身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的行列

本专业立足辽宁服务全国,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打造“理论与实务并重、科技与法律相融”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法学理论素养与法律实务能力的养成,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能力,充分满足法律及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

国际化

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定期选派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青年教师出国交流、进修。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知名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公务员、律师、企事业单位法务人员等,专业对口程度高、人才需求大、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前景好。毕业生工作比较集中的单位有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司、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截止到2019年,有400余人在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从事司法工作,毕业生荣获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检察官”辽宁省优秀公诉人”“沈阳市十佳公诉人等荣誉称号。

广告学专业

专业解读

广告学是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等众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并且广告学本身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许多分支学科,如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广告传播、广告管理等。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的基本规律,揭示广告促进销售或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原理。

本专业培养能熟练掌握广告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熟悉广告流程和广告策划,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从业道德,能在广告公司、媒体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市场运作与管理等工作,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广告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广告策划、创意与制作、市场营销和实施能力等基本训练,掌握广告实施过程与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特色

我校广告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秉承“技能为先”的教学理念,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提高实验、上机等环节的课时量,实践类学分占总体学分的40%以上,并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将几大主要广告竞赛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广告大赛,学生曾在大广赛、学院奖等国内顶尖广告大赛中获得过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等级奖十余项,省级等级奖数十项。

构建媒体、互联网企业、广告公司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行业发展趋势,与百度、腾讯、新浪等著名互联网公司深度合作,沈阳工业大学广告学专业为微博MCN合作机构,辽宁企鹅新媒体学院首批入驻专业,今日头条学分班试点专业,并与百度百家号合作成立了实践基地。这些著名公司每年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实习、就业岗位。与虎啸商学院形成战略合作,全面接入虎啸课程内容。另外,多家广告业界著名公司还在本专业设置了专项奖学金。

国际化

本专业积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台湾世新大学形成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均选派5-6名交换生赴台学习。另外,本专业有两门课程采取双语教学。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每个行业都需要面对广告营销问题,因此,学生就业面广、就业渠道多。近些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进入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体(新媒体部)、企事业单位宣传、推广部门等。重点的就业单位包括:蓝标、盛世长城、奥美、龙邦慧智、推动、北方传媒、辽宁广播电视台等国内著名公司、媒体。

环境设计专业

专业解读

环境设计专业主要从事室内、室外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园林设计及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具体的说,室内装饰设计包括:家庭住宅装修设计(别墅、住宅)、企事业单位办公场地装修设计、商业、餐饮与娱乐等场所装修设计;室外装饰设计包括:企事业单位办公楼体外部装修设计、商业、餐饮与娱乐等场所店面装修设计等等。环境景观设计包括:公共景观施工与设计(广场、公园、步行街)、住宅小区景观施工与设计等等。环境规划设计包括:公共环境规划施工等工作与设计(区域规划、场地规划)等等。也包括:园林设计及施工管理等工作。对应的就业行业为各类建筑设计院所、园林景观设计院所和各类装饰设计公司(家装、工装)等企业。环境设计专业拥有画室、教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室等相对完善的教学场馆,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多家实习基地。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基础与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装饰材料特点及施工工艺,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概况、市场流行动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主要专业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概论、色彩构成、中外设计史、建筑外观设计、小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建筑速写、制图基础等课程。

专业特色

环境设计专业以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为切入点,依托工科办学优势,不断培养学生服务“装备制造业”和实践认知能力的形成。

国际化

环境设计专业积极拓展办学思路,已同台湾卓越大学:世新大学达成协议,每年遴选优秀学生赴该校深造,已完成多批次交换生的学习与交流,并签订了互派教师的协议。

就业情况

环境设计专业至办学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千人,在教育、科研院所、大中型国企等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以其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为学校和个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历届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目前开设英语本科和日语本科专业,承担全校研究生、本科生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学校的教师培训、外事和外宣的服务任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5人。在过去的五年间,引进和培养博士8人,目前国内外高校在职攻读6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71人。40人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访学进修。学院目前拥有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学科研骨干教师2人。近五年共发表论文150余篇,编写教材10余部,省级科研教改立项30余项。现有38座网络语言实验室7间,60座网络语音实验室1间,80座的网络语言实验室2间,30-80座的普通语音实验室13间,30座同声传译训练室1间,30座外语情景教室1间,录音室1间,另有40余间多媒体教室主要用于外语的理论教学。学院有较充足的外语教学资料和软件资源。学院资料室藏书9500余册,学术期刊40余种,音像带、光盘1000余盘,校园网有专供外语学习与管理的外语学科平台和我们自己开发的外语学习资料库。学院学生工作成绩显著,连续三次被评为“校优良学风学院”,连续两年被授予“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还曾获得“沈阳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英语专业

专业解读

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始建于1996年,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掌握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及其它相关专业知识,了解科技、商贸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笔译、口译、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能在外事、外贸、教育、翻译、新闻等部门和其它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

本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厚基础,强技能”,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锻炼。我们开设了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语言学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基础口译十三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和英语演讲与辩论、专题口译、欧洲文化通论、英美小说选读、西方人文经典选读等17门专业选修课程。除了英语类课程还增加了经管商贸、工科基础、法学等专业性和方向性较强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考研和就业的竞争力。在专业技能方面,开设了笔译、口译实践、商务英语的实践课程,把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 更好的结合了起来。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英语技能强化班”作为辅助课程,定期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配音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外语学习和应用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我校工科、经管和法学专业的优势,允许学生修读理工、经济、管理和法学等学科相关课程,从而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近四年专业四、八级通过率均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考研成功率达到20%以上,并且每年都有跨专业考研成功的案例,我校毕业生先后考取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2016年,姜君同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辽宁大学口译专业录取。2002年,我院承办了“外研社杯”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我院代表队表现突出,以总决赛第三名的身份参加了亚洲第九届大专英语辩论赛。2011年我校承办了“外研社杯”演讲比赛(辽宁赛区)复赛,我院英语专业2008级王洪同学获得特等奖,代表辽宁省参赴京加总决赛。2016年,李芳雪同学获得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大连站第二名。

就业情况

就业前景:英语目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金融、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就业重点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

日语专业

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始建于2010年,致力于为国家及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培养从事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方面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专业定位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语言功底扎实、视野开阔、竞争力强的应用型日语人才。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集中提升其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市场需求,着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加开设多门实用性特色课程,使学生从基本能力的培养转向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有意向出国深造的学生也可以在高年级选择参加我校与日本多所院校开展的交流项目进行短期留学深造。

师资力量

本专业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师资队伍的结构明显改善,整体水平显著提高,队伍相对稳定。目前,日语教研室共有专任教师9名,专职日语外教1名,其中副教授3人,8人具有赴日留学、访学经历。6人在日本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其中2人在日本名古屋大学、熊本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外日语教研室还聘请2-3名日籍专家来校授课,并与日本多所大学保持着学术交流活动。

本科教学

本专业教学旨在培养能熟练地运用日语从事涉日翻译、日语教学、商贸、管理、国际文化交流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大学本科四年期间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牢固掌握广泛的人文、科技、经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本专业每年招收本科学生30人左右,在校本科学生数为160人左右。专业十分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有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暑期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专业主要课程有基础日语、高级日语、视听、会话、写作、翻译、口译、日本概况、日本时事、日本文学选读、日语语言学概论、高级听解、日本文化、商务日语,日本簿记基础等。

本专业本科学生每年有1个保研名额,优秀毕业生有机会获得免试录取研究生的资格。通过建立友好交流与合作学校,每年都会以短期留学或“2+2”的形式派出学生赴日本大学留学。我校与名校长崎外国语大学、冈山商科大学签署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目前,日语专业已经派送50余名本科生赴日留学,效果良好。除此之外,学院积极与其他日本名校沟通交流,已经与日本九州外国语学院签署了海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

培养特色

1、狠抓学风建设,强化基础知识培养。教研室老师通过十几年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有效夯实了日语零起点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课上教学、课后辅导、比赛活动、社会实践等手段培养学生日语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尽快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能力。

每年定期举办“卡西欧杯”日语演讲比赛”和“日语影视配音大赛”、“日语短剧大赛”、“日本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对异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检验水平、提升实践能力搭建了良好平台。

2、依托优势学科,提升综合素质。依托我校工科优势学科,着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第二学位辅修、职业能力培训等机制,培养具有一定工科知识的日语专业人才,形成了与我校优势学科相互支撑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经过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企业好评,就业前景广阔。

3、重视教学实践,就业实习常态化。现已建成由情景教室系统、电脑网络数字语言学习系统、多媒体语言教室、同声传译实训室等综合实验体系,实验开出率和设备完好率均为100%,设备使用率为95%左右,先后与大连大和集团、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瑞科慕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充分满足了学生全语言实验、实训及实习的需求。

4、注重专业交流、优秀人才辈出。教研室老师每年都会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日语比赛交流活动,通过大赛打磨学生专业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促进各高校之间专业交流,提升我校日语专业知名度。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日语专业2012级学生刘译阳同学在2015年“第十九届沈阳市日语演讲比赛”中以总分第1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十九届沈阳日语演讲大赛第一名及总领事特别奖,并接受了日本三大报社之一的读卖新闻的独家采访;2017年,专业学生收获了更多可喜的成绩,日语专业桂苑婷同学获“第21届沈阳市日语演讲比赛”大学一部(日语专业组)二等奖,李重丁同学获大学一部(日语专业组)日本企业特别奖;日语专业王悦同学荣获“中日大学生日语演讲大赛”一等奖;日语专业辛建泽同学荣获“日语论文辩论大赛”一等奖并赴日本德岛游学一周。2018年9月2015级何远盺同学荣获首届笹川杯日语研究论文大赛三等奖及第十五届“德岛杯”日语作文演讲比赛一等奖,并赴日本德岛游学一周。及2019年4月2017级张岚崎同学荣获“第23届沈阳市日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就业情况

就业前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中日贸易、旅游、外包等产业深入发展,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扩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从2010年起至今,我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单位分布在上海、北京、大连、苏州、南京、青岛等沿海外企经济带城市,绝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薪资待遇高,职业发展前景明朗。

就业重点单位:南方航空公司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瑞科慕科技(大连)有限公司、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亿达集团有限公司、惠普中国、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IBM等。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创建于2002年4月,是辽宁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设有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软件工程专业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具有学士学位和软件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

学院以工程化教育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坚持在提高水平、突出特色发展上的探索,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的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性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35人,高级职称11人,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同时,聘有企业兼职教授、高工40余人,形成了一支由IT行业专家、教授、企业高管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院建有辽宁省对外贸易合作厅认定的辽宁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辽宁省软件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辽宁省大数据产业校企联盟和移动互联产业校企联盟以及沈阳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学院与5家国内著名IT企业具有紧密的专业共建合作,共同投资近1400万元,在校内建立了完全企业化的大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实施“2.5+0.5+1”形式的校内外深度融合的工程化人才培养。学院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场所,拥有独立的小型机云计算平台(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实验环境,设有学生实训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工程实践场所。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能力,学院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开展了“3+1”本升硕连读项目,使学生可利用4年学习获得本校本科及卡迪夫城市大学硕士学位。

学院坚持与深化同IT企业的校企合作与专业共建,先后与国、内外30余家IT企业进行合作,成立了学生校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理论教学、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实作的校企间“无缝链接”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优秀IT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软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产业是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开发、使用和维护软件必须采用工程的方法,需要综合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诸多学科,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概括地说,软件工程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和专业。

专业介绍

软件工程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开发高质量软件产品为目的,知识领域覆盖从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到软件产品提交和维护的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学科。本专业主要研究实现高质量软件产品的工程化开发所需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本专业本着“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的出发点,注重学生工程实践和外语能力培养,完全以国际通用的“工程教育认证”为标准,采用校企紧密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专业具有大数据科学与技术、Web工程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三个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在Web工程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或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用户需求与系统建模、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和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本专业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由学校与著名软件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建设,由学者、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和高管组成教学团队。主要实践课程全部采用基于企业真实项目为案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工程化人才培养。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知识先进,与企业符合度高,综合素质好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

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把就业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通过不断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利用产学研合作和经常走访企业进行交流的契机,了解行业需求,开拓就业市场,培养适销对路的软件人才,实现毕业生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率就业。

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共384名,就业率超过95%,专业对口率达71%,入职IBM、百度、阿里、东软集团、大连华信、新松机器人、小米、方正、阿里巴巴、58同城、饿了么等大型领域内知名企业超过43%,进入千人规模企业达52%以上。

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以数据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信息化建设正在从以应用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正在成为趋势,加强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应用与人才培养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本专业是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为支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等技术。毕业生能在IT企业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与管理部门从事大数据的应用开发、分析、运维等工作,行业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广阔。

专业介绍

在全球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本专业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面向大数据时代巨大人才需求的新专业,是辽宁省首批获准设置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理论为基础,着重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技术与核心技能。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在IT企业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与管理部门从事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展现和软件开发、应用与运维等工作。

本专业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设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完全企业化的大型校内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全面、全程开展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保证。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数据科学中的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概论、分布式计算框架基础、数据分析与挖掘算法、机器学习、虚拟化技术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为辽宁省首批获准设置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专业以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国际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则,致力于培养“掌握实用理论、熟悉业务流程、紧密结合领域、符合职业需求”的大数据应用与系统开发人才。通过与著名软件企业的融合,由学者、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和高管组成教学团队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依托国家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中心和特定企业,使学生熟悉前沿应用领域工作流程,与工业、物流等领域紧密结合;依据职场分类和实际应用需求形成课程体系,强化对工程应用技术理论及其实施方法的掌握;通过企业项目实作及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了解职场需求,促进学生大数据业务处理、管理系统和工具的使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的提高,实现与企业所需人才的零距离对接。

就业情况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是未来科技的制高点,各行各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薪资水平较高,但人才缺口巨大。目前,国内仅有30万数据人才,预计未来3-5年大数据人才需求将有180万。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金融、通信、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的应用开发、数据分析、运行维护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为保证学生高质量、高层次、高效率就业,学院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和体制,并以与著名IT企业紧密融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强化实践技能教育为手段,培养与行业需求吻合度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物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极大地推进了国内物联网技术发展。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典型的符合新工科理念的多学科交叉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技术、信息通信工程、检测与自动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的融合,是一门应用面广、综合性强、对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学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短距离传感网及网络技术、与传统行业专业相结合的信息智能分析与处理技术。物联网工程典型应用包括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车联网等行业应用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管理部门、IT企业、科研机构、智能设备(装备)设计、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管理、研究、软硬件设计与开发工作。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感知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技术为基础,以嵌入式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从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架构出发,对学生开展跨学科综合技术的培养。通过建立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应用的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电子、软件等多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能够胜任物联网专业相关工作。

本专业采用学校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建设、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丰富的企业实践、顶岗实习和工程化的校内工程实践基地,为学生工程教育和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证。

专业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物联网工程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照国际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由学者、软件企业高管、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实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采用基础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企业综合技能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本专业注重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与感知技术、组网技术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关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系统和网络构建中的应用,并使学生对解决完整的工程问题具有全面的认识和能力。

就业情况

在国家层面,未来5年,几个重点领域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分别达到20万、20万、100万、100万、50万。辽宁省则于2016年、2018年组成了辽宁省物联网产业联盟、校企联盟,以加快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应对辽宁省在物联网技术人才储备方面的巨大缺口。更重要的是,物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企业对物联网工程人才需求呈持续增加趋势。因此,本专业学生具有非常良好的就业前景。


辽阳分校简介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地处辽阳市宏伟区,毗邻国家特大型企业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和辽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始建于 1978年,校名为辽阳化纤工学院,是辽宁省与国家纺织工业部共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1984年6月,学校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更名为辽阳石油化工专科学校。1989年5月,经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批准,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恢复本科招生。2001年10月,按照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划归辽宁省管理,次年整体并入沈阳工业大学,成立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17年5月,成立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

学校占地面积51.79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15.9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263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75.29万册,期刊合订本4.7万册,电子图书65.34万册,电子期刊2.75万种。设有石油化工学院、化工装备学院、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商贸学院、基础部、工程实践中心、继续教育中心等7个教学单位。学校有教职员工456人,其中专任教师353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33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1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74人,博士学位教师34人,硕士生导师75人。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教师5人,万人层次教师3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

辽阳分校有工、理、经、管、法等五大学科门类,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过程检测技术及仪器 2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化学工程、物流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5585人,硕士生119人,成人教育学生501人。毕业生学历学位证书均由主校颁发。

辽阳分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石油化工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注重提高质量和凝练特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列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2个专业被列为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5个专业被列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被列为辽宁省创新创业试点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 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获辽宁省教改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辽宁省精品课6门。

近年来,分校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310多项,通过国家、省部级鉴定成果14项,获发明专利63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项。

学校全面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规范服务与科学管理并重,形成了学生工作的良好局面与管理特色。着力于团学活动品牌化建设,《对话》、郭明义爱心团队志愿服务、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实践、“挑战杯”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学校坚持就业“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工作机制,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多措并举,围绕国家和辽宁省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广泛联系企业,构建全方位多渠道就业市场。积极开拓就业市场,立足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全国500强企业,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辽阳分校是南通、昆山、舟山等经济发达地区核心企业指定人才招聘基地。提高用人单位质量,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连年提升,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6.33%。

现招生的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物流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子计算机工程、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会计学。

现招生的专科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装备技术、数控技术。

石油化工学院

石油化工学院成立于2002年8月,是在原化工系、高分子材料系和基础部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基础之上组建而成的,其前身为1978年11月成立的化纤系。石油化工学院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予权。

石油化工学院现有一支学历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拥有教授20名、副教授43名、高级工程师 8名、讲师31名、工程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20名、硕士学位62名。现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1名。教师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直属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1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名,沈阳工业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学术带头人1名、青年学术骨干教师3名,辽宁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百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人才2名,辽宁省教学名师1名、沈阳工业大学教学名师1名,沈阳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8名,辽宁省优秀青年人才2名,沈阳工业大学青年英才1名。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教师被授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2名教师被评为市十大优秀青年,1名教师被评为市十大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辽宁省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1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2个教工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市先进党支部。3名教师先后当选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名教师先后当选为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石油化工学院化工工艺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教学团队分别于2008年、2009年荣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精细化工教学团队于2010年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石油化工学院有辽宁省芳烃下游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石油化工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和6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硕士授权点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科。近年,2篇硕士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硕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提名奖。

石油化工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精细化工)、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本科招生专业,大部分本科专业是从197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中,本科专业排名均居前列;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三个专业于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于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同时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石油化工学院设有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煤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6个专科专业(2020年招生3个专科招生专业:石油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高等工程专业第一批和第三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分别被确定为教育部、辽宁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2005年、应用化工技术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品牌)示范专业。

石油化工学院现已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4门、学校精品课程4门、学校优秀课程5门。

石油化工学院公开出版教材24部,精细化学品复配原理与技术被评为辽宁省“十二五”规划教材,精细化学品复配原理与技术、反应与分离过程、精细化学品剖析及常用技术原理分别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一、二等奖;14部教材分别获沈阳工业大学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

石油化工学院研究领域涉及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等4个一级学科,研究方向主要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环境化工、能源化工等。近几年,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260余篇论文被SCI、EI检索,授权发明专利30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9项、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1项,获市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学院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思想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在学风建设、团学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先后获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辽宁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总决赛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东北赛区决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大学生化工原理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环境生态保护科技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学院秉承“自强、笃行”的校训,坚持“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凝聚创新智慧,汇聚发展力量,面向石油、石化行业,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为培养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本科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专业解读

化学工业生产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组成或性质来生产化学产品,而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研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建立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与生产、研究、设计和优化等有关问题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简单来说,也就是化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该专业的发展是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目前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人类穿的各种合成纤维的衣物,吃的各种食物的包装加工,用的洗涤用品,住的房屋的水泥钢材,以及人们开车所用的石油天然气,都是化工研究的方向。中科院院士陈洪渊就曾经评价化工产业为“国之重器”,能创造出数千万个“新物种”。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升级换代迫在眉睫,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期,住房、交通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形成大规模需求,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石油和化学工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石化、化工是我国经济支柱之一,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能源、生物、材料、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发展和开拓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给“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专业介绍

2002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经教育部批准,将有机化工、化学工程、工业分析三个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化工、炼油、能源、医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科基础课主要学习化工类专业的基础平台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特色的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工程制图》、《化工仪表》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过程控制》、《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主要的专业课有:《化工工艺学》、《石油加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工艺》、《化工传递过程》、《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工业催化基础》等。另外还进行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通过四年学习可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另外,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更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专业特色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学校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是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辽宁省专业综合评价(每四年一次)第4名,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 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具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并拥有化学工程领域1个专业硕士点。

本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负责的省级精品课4门。

科研实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机会较多。近年来,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省级一等奖、全国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二等奖、东北赛区特等奖、一等奖;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挑战杯辽宁省二等奖、三等奖,数学建模大赛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学生从大学二年级起即可报名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

就业情况

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可服务于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和医药生产等企事业单位、高科技公司、高等院校、设计院和研究所等部门,从事新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运行、优化管理等工作。化工行业尤其是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化工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需要大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因此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较高。

近三年的考研升学率在20%左右。

就业重点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神华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大连福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的前身为1978年建立的化学纤维专业,于1986年成立了高分子化工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专业。2002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将高分子化工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专业合并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至今。2012年获批“新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专业”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本专业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应用”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的一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有高分子材料加工(主要为塑料和合成纤维)、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两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合成、结构表征和加工应用、工程设计和高分子化工工艺过程控制的一系列学术和工程问题。从通俗意义上讲,生活中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的材料凡是不属于金属材料和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剩下的材料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有机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蚕丝、棉、毛织成织物,用木材、棉、麻造纸等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橡胶制品(轮胎、胶管、胶带、胶鞋、减震制品、密封制品、化工防腐材料、绝缘材料、胶辊、胶布及其制品、胶乳制品)、纤维(氨纶、涤纶、再生纤维素、锦纶、腈纶、棉、麻、尼龙渔网线、帆、户外衣服和用具)、塑料制品(汽车选材,以及管材、薄膜、电子、电气、家用电器、精密仪器等制品)、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用)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目前使用的新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是通过对现有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改性以及高分子的合成工艺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决定其性能,对结构的控制和改性,可获得不同特性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和易改性、易加工特点,使其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不可取代的优异性能,从而广泛用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

专业特色及科研实践

本专业已经同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下属的聚酯厂、烯烃厂、涤纶厂、无纺布厂、辽宁忠旺集团、营口银珠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本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现有专任教师19名,外聘教师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2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辽化公司中青年骨干,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万层次)。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硕士学位6人。近4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主持完成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获4项辽阳市科研成果奖励,发明专利11项。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1篇,共50篇被收入三大检索。完成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沈阳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获得校外科研经费160万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获得6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1门校级精品课和1门校级优秀课。本专业拥有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9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项目”、教师的科研工作。孙瑶同学于2013年获得“中国石油-三井化学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三等奖。近3年,“挑战杯项目”获得辽宁省三等奖3项,其中刘坤获2015年第十二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近五年,有20名学生参与教师申请专利7项、8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30名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共发表论文15篇。

就业情况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被评为2015年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就业面大,就业率较高,毕业后可到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工企业、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及粘合剂、现代喷涂(涂料)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质量监督等工作。如国有大中型石化企业、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集团、海尔、华峰、中海油LG乐金有限公司、比亚迪、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合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辉山投资(西丰)乳液有限公司、其它省内外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中心城市。

3年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逐步提升,先后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沈阳化工大学等10几所高校的研究生。本专业为大型国企、私企、民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应用型人才,具有稳定、灵活的就业渠道。

应用化学专业

专业解读

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专业是研究洗涤剂、化妆品、涂料、胶黏剂、表面活性剂、染料、催化剂等精细化学品生产、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工程问题。生产这些精细化学品的工业通称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我国将精细化学品分为11个产品类别,是对大化工原料的深加工,产品附加价值高。精细化工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型行业,是目前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企业分布广,需要大批本专业人才,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主要从事技术操作、工程开发、科研项目研发、工艺设计和企业管理等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直接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专业代码070302)隶属化学类,原专业名称为精细化工,始建于1987年,2002年专业随原学校并入沈阳工业大学。现专业方向为精细化工。2008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为89分,在全省22所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二。2015年获批辽宁省首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共有专、兼职教师31人,外聘教师比例占38.71%。团队共有教授(正高级)6人,副教授(副高级)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2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和万人层次各1人,省骨干青年教师、省优秀青年人才1和校英才计划各1人,校优秀教师3人。教师队伍学历水平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校内外教师兼具。本专业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8项,横向课题44项、科研进款922.96万元;2011年以来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64篇,被三大检索收录文章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4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6篇,校级精品课2门、优秀课1门,公开出版教材9部,其中,《精细化学品复配原理与技术》一书被列为辽宁省“十二五” 规划教材。

专业实验室隶属“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积500多平方米,拥有205台套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80万元。专业已建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目前,精细化工行业已是国家经济重点发展的行业,需要大批本专业人才,近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专业课程设置本着宽基础、突主干、强能力、重应用的指导思想,拓宽学科基础课,突出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加强实训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2大模块,将专业拓展课程分为3大类别:一是精细有机化学品的合成方向,二是精细化学品的复配方向,三是与专业相关的通识知识类课程,满足培养应用化学(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项目”、“数学建模”、“化工设计大赛”、教师的科研工作等创新创业获得。薛俊红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张鑫同学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东北赛区一等奖,佟吉野同学获得第九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学生获得各种创新创业省级以上奖励34项,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3篇,SCI收录1篇,CSCD收录2篇。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特色在于专业方向为应用化学领域的精细化工方向,重点为各类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配制。实现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关注新技术发展的意识并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初步掌握科技开发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成为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材料助剂、催化剂、涂料与胶粘剂、日用化工等精细化工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并有一定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化学品合成原理、精细化工反应过程与设备、表面活性剂化学及工艺、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精细化工工艺设计。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分析、自主创业。

就业重点单位: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新疆煤化工分公司、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为了实现“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之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关注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涉及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新兴学科,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介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培养面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新资源、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发展和未来科技进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循环经济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具备从事循环经济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在材料、化工、能源、环保等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目前,本专业所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含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功能材料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学科基础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等;技术基础课《化工分离过程》、《化学反应工程》、《工业微生物学》等;专业课《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业废气处理及资源化》、《石油及天然气加工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资源加工过程与设备》等。另外还进行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对现有企业的污染防治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专业特色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特色显著,根据我校专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本专业面向石油、石化、化工行业,立足辽宁、服务区域经济,侧重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化工环保,重点研究石油、化工、能源、材料行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及资源化、循环利用等,实现清洁生产。实践教学依托本校现有的“石油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石油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

为熟悉科研工作流程,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会吸收学有余力的大一学生适当参与,从大学二年级起即可报名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从事具体的科研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环境生态保护科技大赛”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多项专业竞赛活动。

就业情况

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广,可在资源循环、以及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石油、石化、化工、原材料产业等行业从事工业规划、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清洁生产评估与咨询等工作。

就业重点单位:神华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大连福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专科专业介绍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就是学习石油加工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石油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

石油化工生产也被称为石油加工,其产品可分为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为其他行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是目前利益最大的行业之一,2015年世界500强前12名就有7家石油化工企业,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排名第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排名第4)。据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统计,由于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石油和化工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比例将不断提高,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需求量最大,这为“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

专业介绍

2004年根据高职专业调整规划,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2015年修改为石油化工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石油加工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石油炼制和以石油为原料合成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主要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毕业生应掌握石油加工生产中主要单元操作及化工传递过程、分离工程、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石油加工生产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该专业所必须的化工制图、化工计算等方面的技能;掌握该专业现代设备基本操作与管理;掌握一定的技术管理知识和阅读该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石油加工生产技术、化工反应技术与设备、化工分离技术与设备、石油化工工艺设计、石油化学品生产技术等。

专业主要面向石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石油化工产品质量控制与仪表设备维护等岗位,能在石油化工领域(或企事业)等行业或职业领域从事一线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脱胎于校区最早建立的专业——有机合成专业,依托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校内大型实训基地(包括8套化工单元实训装置,1套大型实物运行常减压原油蒸馏实训装置,1套催化裂化仿真工厂及全流程安全演练装置)。此外,本专业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充分利用毗邻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直与企业进行着密切的合作。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训条件及优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这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确保了高水准的教学质量。

本专业专职教师大多数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目前有省级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负责的省级精品课4门。

就业情况

学生毕业后就业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可服务于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环境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等企业,从事包括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化工工艺运行与控制、化工原料与产品检测、化工运转保障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工作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近年来就业率一直较高。

近年的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神华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大连福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盘锦科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辽宁奥克医药辅料有限公司、鞍钢国贸营口港务有限公司等。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1978年建校即设立化学纤维专业,1987年分为高分子材料与高分子化工两个专业,1999年成立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2015年专业目录调整为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本专业2002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试点专业。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授于(予)“辽宁省示范专业”荣誉称号。该专业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改性及高分子合成工艺的基本理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检测、生产工艺过程和主要设备操作控制的工程技术。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强,可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成型等企业从事一线岗位生产运行、工艺技术操作、设备管理与维护及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等技术工作。

从通俗意义上讲,生活中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的材料凡是不属于金属材料和陶瓷、玻璃等无机材料,剩下的材料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有机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蚕丝、棉、毛织成织物,用木材、棉、麻造纸等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氨纶、涤纶、再生纤维素、锦纶、腈纶、棉、麻、尼龙渔网线、帆、户外衣服和用具)、塑料制品(汽车选材,以及管材、薄膜、电子、电气、家用电器、精密仪器等制品)、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本专业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高分子科学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仿真实训课程,在大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大型反应釜中对学生进行高分子材料加工实训和高分子合成实训操作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在高分子材料加工及高分子化工合成工艺及控制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及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特色

突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和改性方面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加工、聚合物改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本专业已经同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下属的聚酯厂、烯烃厂、涤纶厂,辽宁忠旺集团,营口银珠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内仿真实训和大型实训装置。学校现有大型仿真室2个,其中拥有高配置计算机160台、大型仿真软件16套。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仿真软件有:化工单元操作仿真、聚丙烯合成工艺仿真、聚氯乙烯合成工艺仿真等。校内大型实训基地(包括8套化工单元实训装置。

本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现有专任教师19名(含双师型教师8人),从工厂外聘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2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辽化公司中青年骨干,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万层次)。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5名、副高级工程师6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名,硕士学位6人。近4年来,教研室全体教师主持完成5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项目。获4项辽阳市科研成果奖励,发明专利11项。共发表科研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1篇,共50篇被收入三大检索。完成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沈阳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获得校外科研经费160万元。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获得6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1门校级精品课和1门校级优秀课。本专业拥有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获2005年省级示范专业、石油化工与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9年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

就业情况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这对新材料产业发展无疑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面大,就业率较高,毕业后可到省内外石化企业、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化工、轻化工、石油化工、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汽车、家用电器、电子电气等民营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事一线生产工艺技术操作、DCS仿真控制室岗位、中控操作工、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工作。

就业重点单位: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辽宁忠旺集团、辽宁腾华塑料有限公司、江苏长乐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是研究诸如洗涤剂、化妆品、涂料、胶黏剂、表面活性剂、染料、催化剂等精细化学品生产、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基础知识和工程问题。生产这些精细化学品的工业通称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我国将精细化学品分为11个产品类别,是对大化工原料的深加工,产品附加价值高,毕业后可以从事与精细化学品生产相关的企业工作,从事生产、开发、销售等工作。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操作、运行、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掌握精细化工生产、产品开发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相关工程技术、技术经济及管理知识;掌握一定的精细化工生产操作技能,具有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及一般工艺设计的能力;有该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应用计算机等技能;学习到一定技术管理知识和阅读该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校内外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教学资源丰富,满足对学生综合素质、应用技能的培养。

精细化工技术专业从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出发,在打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教会学生在化学化工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实训、精细化学品配制技术实训,培养学生典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与研发方法和程序;通过生产实习、化工模拟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锻炼学生与工厂生产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

就业重点单位: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化工装备学院

化工装备学院是沈阳工业大学二级教学单位,成立于2010年1月11日。坚持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坚持党是领导学院事业的核心力量。以党对师生的思想教育为主线,加强师风、学风建设;以石油化工行业为背景,打造石油化工装备业人才培养平台;以教学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特色的教学改革;以科研为第一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学科与专业共建为集中发力点,打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科专业群”共融的“研、产、教、学、育”领军大船;以培养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增强师生岗位能力;树立“人才是学院工作的决定因素”的人才观,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强调发展是生存的基础,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

化工装备学院由教学研究中心、实践教育中心、研究生教育中心、科技中心等机构组成。教学研究中心下设过程装备系、油气储运系、环保设备系、物流工程和能源动力系等教学机构。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38人。具有双师型职称教师5人,国家级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兴辽英才”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青年学术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层次”人选2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高级人才6人,辽阳市市级优秀专家3人,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沈阳工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4人。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辽阳市分会理事长1人,环保设备分会理事长1人,外聘企业兼职技术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高工8人。

化工装备学院具有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个培养层次,硕本专在校生共计1633人。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授权类别,工程管理(MEM)中的物流工程全日制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点,机械工程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点;现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能源动力工程4个本科招生专业;以及化工装备技术、数控技术2个高职专业。其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辽宁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省级转型示范专业。

化工装备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面向石油石化行业为教学背景,以学生就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为教育目标,建立“新时代.新工科”教育体系,开展应用型本科教学。坚持教育要落地,强调“三个面向”,即面向行业,面向岗位技术技能需要,面向岗位所需知识结构,以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为教育目标建立知识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立“渐缩渐扩式”型教学模式;强调“强理论,精专业,重技能”,建立主线与支线式课程体系;强调“用则精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对标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内容中的重点;强调“精细化排课”,建立合理的教学关系体系,达到高效、有效的教学效果,解放教师生产力。近五年学院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20%以上,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教师申请省级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项目6项,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获辽宁省奖3项,带领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21项,同时有3项国家级,12项省级立项顺利结题;辽宁省挑战杯竞赛获奖34项。全国认证杯数学竞赛、油气储运大赛等国家、省部级竞赛获奖22项。

化工装备学院大力推进科研工作,是学院工作的第一要素,是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和提高教育品质的主要因素。学院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机、电、化”一体化的研发方向,坚持“研发、研制、研销”的科研开发模式。以教授工作室为研发核心,以研究所为抓手,“把企业的研发中心建在学院中”,通过“博士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反作用力,在科研活动中培养教师的“双师”能力;加大培育计划,解放客观约束,架高创新平台,打造科研拳头,创造领尖人才;建立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升级与转化。近年来学院申报并获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重点项目2项,服务地方项目1项,参研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横向进款350余万元;出版教材7部,获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21项,软件著作权3项。学院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学院在办学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科专业介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机械大学科的一个分支,它自己是属于机械领域,同时又服务于过程工业,是在“化工机械”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过程工业为专业背景,培养适应机械、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工作在石油、石化企业中设备工程师、设计部门设备设计人员、生产维护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及教育和科研人员。

专业介绍

本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沈阳工业大学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5年获批辽宁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2017年获批辽宁省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本专业面向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突出岗位技能培养,重视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拥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特色

面向石油石化行业,突出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强理论、精专业、灵活拓展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

面向石油石化行业背景,面向社会的需求,面向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全球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机械、石油、石化、化工等行业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过程装备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本专业主要研究典型过程装备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培养掌握过程装备、过程工艺及控制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主要开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流体力学、化工原理、工程应用软件以及过程装备制造工艺、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等系列课程。学习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过程装备、过程工艺及控制工程等。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各种石油、石化企业。

就业重点单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建等所属的各分公司及工程公司等。

升学情况: 每年都有20-30%的学生考入研究生。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解决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等工程问题的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能够在油气储运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油气储运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专业介绍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门类为工学矿业类。是以油气集输系统和油气存储系统为对象,全面掌握油气储运工程中的安全、设备、土建、电气仪表、环保、油品分析、消防等方面技术技能,提高运行维护的技术水平,优化储运设备及运行管理,达到节能减排,安全可靠目的的一门学科。该专业是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专业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油田、天然气等行业,采用校企深度联合的方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共同培养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及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组建了“双师双能”教学团队,培养具备油气储运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油气储运工程实践、油气储运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够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相关行业,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运行、维护、建设施工、技术开发、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以油气集输工程、油库设计与管理、输油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为核心课程,以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油料学与炼油工艺、泵与压缩机等为专业基础课,以燃气输配工程、油罐设计、管道与阀门、油气管道腐蚀与防护、油气储运安全技术等为专业拓展课形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专业素质课的“渐缩渐扩式”教学体系。

专业特色

依据我校“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质量固本,特色强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石油天然气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型人才。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辽宁省教育厅公示支持开展专业转型试点专业。

科研实践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机会较多,如“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项目”、“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solideworks软件大赛”、教师的科研工作等。近年来,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省级二等奖,挑战杯辽宁省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solideworks软件大赛国家级三等奖;学生参与教师申请专利2项、学生发表论文2篇。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天然气公司、石油公司、石化公司、化工公司。

就业重点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各公司。

就业情况:近3年学生考研率和就业率逐步提升,先后考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几所高校的研究生。本专业为大型国企、私企、民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应用型人才,具有稳定、灵活的就业渠道。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环境工程与环保机械设备技术相关联的一门交叉性学科,研究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与废物处理、清洁生产技术与洁净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以及与环境服务相关的技术和设备。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石油化工行业为背景,以石油化工行业污染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技术为专业方向,以环境保护控制与污染处理技术为中心,以石油化工行业环保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等为专业方向,以基地建设为依托,建立环保项目单元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技术技能;以先进环保设备为实例教学对象,培养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运行与维护、技术创新与改造等技能。

专业特色

面向石油石化行业和社会需求,围绕环境保护控制与污染处理技术,突出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工程、环保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环保工艺过程的操作与维护、环保设备的改造与升级等知识,从事环保系统工程与设备的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污水处理工程师。

核心课程

本专业以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环保设备成套技术、环保设备设计与制造为核心课程,以环保分析与检测、环保化学、机电传动控制、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环境工程仪表及自动化等为专业基础课,形成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专业素质课的“渐缩渐扩式”教学体系。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环保、环境、化工、石油、能源、轻工、机械、制药、食品及劳动安全等领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操纵与维护、功能的改进和完善、环保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者从事环保设备的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工学能源动力类,是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专业口径宽,发展前景广阔。专业依托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具有近40年办学历史、拥有丰富办学经验和高水平师资队伍、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特色专业。

专业介绍

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突出热电厂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同步教学。注重毕业要求的达到,实行“渐缩渐扩”式教学体系,坚持“用则精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实行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联合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能源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解决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的设计与制造、运行与维护,改造与技术创新等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能够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核心课程

本专业主要开设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加工基础、化工原理、动力工程测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设计、锅炉原理、制冷原理与设备、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工艺、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汽轮机、热泵技术及应用、低温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工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

专科专业介绍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主要研究化工机械和设备的运行、维修及管理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掌握典型化工机械与设备的工作原理、功能、构造等基本知识;具备化工机械与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在石油化工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运行和维修等工作的应用型岗位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

本专业面向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突出岗位技能培养,重视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拥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开设有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化工机器、化工设备、化机制造工艺等课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机械、化工装备、冶金、汽车、机车车辆、船舶、能源、工业安装等领域中,从事化工机械和设备的运行、维修及管理等的工作。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各种石油、石化企业、工程公司、油田、机械设备生产厂。

就业重点单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建等所属的各分公司及工程公司等。

出国升学情况: 每年都有出国留学及考入专升本的学生。

数控技术专业

专业介绍

数控技术专业重点培养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操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在于培养企业需求的一线工程技师,既注重素质的培养,又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注意以数控加工为主,又兼顾机械类其他实用专业课,并将实训教学贯穿全部教学过程始终。使毕业生具备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管理与检测维修技术技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数控机床编程,工程应用软件等理论课,同时开设数控仿真实训、CAD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等实践环节。

专业特色

面向石油石化行业;服务于石油石化企业;以传统机械加工技术为基础,以自动机械加工技术为核心;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机床、汽车、飞机、机车车辆、模具、化工装备、冶金、能源及工业安装等领域中,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组织、编程实施技术与管理工作;从事数控机床调整、操作、常规维护及管理工作;从事数控机床技术改造工作;从事车间班组及其基层部门管理工作等。

就业重点单位:辽宁省忠旺集团、沈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沈阳汇满达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中科石化有限公司、营口日升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臻鼎科技、江苏恒力、沈阳鼓风机集团、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

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与计算机工程2个专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

学院专职教师4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12人,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硕士学位教师30人。近年来,有1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4名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名校教学优秀教师,5名教师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取得优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一直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在学科专业建设工作中取得新突破。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风建设,强化文明修身,切实做好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

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兴趣小组、学科竞赛提供场地、器件及耗材,并配备教师指导,在电子设计、计算机设计、专业竞赛等大赛中屡创佳绩。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入选国家级3项,省级24项;“挑战杯”辽宁省大赛获奖3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奖10项;辽宁省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13项;全国“TRIZ”创新方法大赛获奖9项。

本着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环节的比例,加大了教学设备的投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与东软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胜任力,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率20%左右

本科专业介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专业解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掌握智能建筑电气系统与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与该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建筑节能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同时具备其他领域电气工程设计及应用能力

专业介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工学门类土木类专业,服务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智能建筑行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交叉、复合型”专业。其主干学科为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相关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按"强电+信息"模式,重视学科交叉与产学研合作,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应用型技术创新,解决行业、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培养从事以建筑环境为平台的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与设计、开发、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可到设计院、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备智能化、建筑智能环境、电气工程的工程设计、系统集成、工程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属教育部特设专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工程类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结合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将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对电子、计算机、智能控制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人才需求急缺。本专业培养在智能应用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和智能产品的软硬件设计与研发、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具备从事电子设计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智能装备和产品设计工程师的从业素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功能性能、功耗)灵活裁剪软硬件模块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专业介绍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隶属于工学计算机类,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集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为一体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与嵌入式开发技术相关的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智能应用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设计、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维护等方面工作,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将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集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为一体,培养在智能应用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设计、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多学科交叉,有行业背景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

专业解读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是电气与控制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主要针对电气智能化、工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大量需求,培养能够在工业企业运动控制、供电技术、微电网技术、检测与自动化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及智能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是工学门类电气类专业。

根据人才培养所需知识结构,该专业属于“交叉、复合型”专业。其主干学科为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电气控制技术、输变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嵌入式软硬件开发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电气智能控制系统、电气项目管理及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具有电气与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及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够在电气智能控制系统、工业生产过程及产品的智能化输变电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以及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方面工作,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电气系统+控制理论”模式,培养适应于电气智能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的具备供配电工程、智能控制技术和嵌入式软硬件开发技术等方面专门知识和相关技术的,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可到工业企业、系统集成公司从事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和集成,电气设备的系统控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专科专业介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和供配电系统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基础、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供配电技术、PLC原理及应用、电机调速技术等核心课程。

专业注重以PLC、单片机为核心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电机调速系统运行与维护、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特色

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与仪表、电力系统分析、电气控制技术、PLC原理、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工程制图等理论基础和工程技能;能在电力系统、运动控制、楼宇自动化、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坚持“2+1”人才模式,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初、中、高级维修电工、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工、高压电器及元件装配工、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认证要求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毕业生面向电力行业、电气工程,可到各类企业、供电部门、电力管理等部门就业。从事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技术服务,企业电气设备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就业重点单位:本钢集团,哈尔滨轨道交通、通辽梅花集团、盛虹科技、魏桥铝电、国家电力公司等。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是培养从事工业装置及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方面设计、安装、维修、技术改造的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常用的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方法;常用工业装置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专业介绍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自动化仪表及系统方面的安装、调试、维修、技术改造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化工测量仪表与传感器、控制仪表及装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化工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

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综合性强的专业,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控制理论与系统结合的特点。

面向石油石化行业需求,坚持“2+1”人才模式,侧重自动控制、现代检测技术、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等课程,注重专业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突出石油化工行业特色。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工业装置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就业重点单位:哈尔滨轨道交通、盛虹科技、魏桥铝电、中石化公司等。

商贸学院

商贸学院组建于2014年12月,现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互联网金融、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知识产权6个本科专业(2020年招生专业: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物流工程),其中电子商务专业入选“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60人的师资队伍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讲师32人,硕士生导师5人、副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的52人。外聘政企兼职教师23人。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728人。

学院设立互联网金融系、会计学系、电子商务系、知识产权系、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5个教学机构,还具有虚拟仿真实训室、创新创业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以及模拟法庭实训室等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丰硕。年来,学院教师获批省社科规划基金7项,省教育厅等省级项目22项,辽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项获批学校教改重点立项2项,一般立项2项。教师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被CSSCI收录4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1篇,核心期刊20余篇。教师获辽阳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围绕“四个辽阳”建设在《辽阳日报》上发表咨询报告13篇。教师出版专著2部,主持编写和参与编写教材4部,获“校教育教学成果(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学院青年教师获省级教学大赛三等奖4人。学院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态势良好。年来,与中国建设银行辽阳分行、沈阳小蜜蜂会计有限公司、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辽宁襄元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辽阳市宏伟区人民法院、辽阳市宏伟区人民检察院、辽阳市宏伟区司法局、辽宁联众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亿和科技有限公司、辽阳欧亚达家居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沈阳博之众科技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辽阳民主路营业部16政企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其中沈阳工业大学—辽宁联众科技开发集团的实践教育基地获批“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嘉博众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获批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由此推进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协同育人取得实效。

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成绩显著。五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曾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全国大赛东北赛区第4名、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三等奖2项,省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8人,二等奖28人,三等奖45人,优秀指导教师13人,团队赛三等奖3项,获优秀组织集体奖2项;全国大学生“新道杯”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辽宁省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全国网络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本科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团体优秀奖1项,优秀法律文书三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2人,优秀职业风采奖2人,最佳组织奖1项;辽宁省挑战杯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优秀指导教师3人;辽宁省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评新道“全国百佳俱乐部”称号。

学院学风建设成绩和毕业生就业成绩突出。五年来,学院30个班级被评选为辽阳分校优良学风班,评选表彰学院学习之星、创新之星、励志之星、进步之星共计393人次。学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2017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在2019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中级财务会计(一)》统考中取得平均80.2分的优异成绩。

学院积极探索经管法专业就业的规律和模式,每年举办“辽阳分校经管法类毕业生双选会”,组织承办省电商校企联盟毕业生双选会。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建立相对完善的毕业生回访制度,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质量稳步升。

学院打造思想文化建设品牌思想引领效果明显。学院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推进实施“读一本好书、写一手好字、练一副好口才、撰一篇好公文、策划一个好方案、培养一个好特长、应用一个好软件、塑造一个好思想”的 “八维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确定了“强化内涵,凝练特色”的发展方向和“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理念。获省高校“主题示范党日”活动二等奖1项,省高校党建成果二等奖1项,省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沈阳教科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工程”一等奖1项,获批省党建课题2项,省统战课题1项。学院党总支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获校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获批学校红旗党支部1个,示范党支部2个。院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已经分别为学校、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了37场宣讲,多次在辽宁日报、辽宁省大学生在线联盟、辽宁共青团、辽阳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五年来,学院组织编发《商贸园地》电子期刊134期,举办《商贸讲堂》讲座18场,评选《商贸风采》师生7人,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师德、引领学风。

学院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培养有知识、有素养、有能力、有思想的经管法类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本科专业介绍

互联网金融专业

专业解读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经济、管理、金融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行的基本原理,掌握金融数据分析、金融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大数据知识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竞争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富有诚信笃行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互联网金融理论创新和以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平台等新型金融业态的运行模式,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各类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具有敏锐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和坚实计算机基础,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专业介绍

互联网金融专业隶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是高等教育适应新领域和新模式发展需求的新专业,是金融领域和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在《辽宁省 十三五高校人才培养规划》里,明确互联网金融专业为十三五时期辽宁省高校拟增设的18个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型人才。本专业已经建有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和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拥有国际金融实务模拟操作系统、金融市场模拟操作系统、金融数据库软件和SimMarketing世格营销模拟平台等实践教学软件。专业方向包括:科技金融、经济金融。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大数据与金融、计算机网络、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与设计、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互联网金融运营与管理。实践课程包括互联网金融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平台虚拟运营、互联网金融前沿与创新创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据“强基础,重创新;强实践,重技能”。植深“互联网+”和新时代经济,突出金融与计算机互相渗透、理论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经济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以金融学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现代金融理论、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和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就业能力,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本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广阔,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各类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也可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就业重点单位: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互联网企业和行业企业。

电子商务专业

专业解读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岗位技能,具备电子商务平台、商务网站、新媒体、电子商务项目建设、运营与管理的能力,能够在基层工商企业独立从事电子商务专项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介绍

电子商务专业隶属于管理学电子商务类。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结果,亟需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互联网营销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未来10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突出,获评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教师在课程体系、讲授内容等方面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注重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技术、新理论。专业与辽宁联众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亿和科技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电子商务部、辽宁襄元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2018年,与辽宁联众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获批教育厅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9年初,与沈阳博之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获批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提高。专业拥有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训室ERP财务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专业方向包括: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金融。

核心课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Photoshop平面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营销、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

专业特色

在办学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强基础,重创新;强实践,重技能”的办学特色,重点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平台、商务网站、新媒体、电子商务项目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实践能力,同多家单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就业情况

就业主要方向:中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网络公司。

就业重点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莱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沈阳豪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等。

知识产权专业

专业解读

知识产权专业作为一种特定的专业,具有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知识产权专业归属于法学类,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有着交叉和融合,学生应掌握法学的基础知识,同时要理解经、管、工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知识产权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无论是知识产权的确权与保护,还是知识产权的管理与运用,都是实践性工作。本专业培养具有工科背景,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满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迫切需求。

专业介绍

知识产权专业归属于法学类,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代理中介服务机构的实务型综合法律人才,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经营运作和保护工作。专业以强基础”、“重实践”为基础理念,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了法理学、民法学、诉讼法学、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学基础课程和专利信息检索分析、知识产权代理实务、知识产权管理等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以及一系列相关的专业实习和实训课程。同时开设管理类、理工类等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专业拥有模拟法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室等专用实训室专业方向包括:机电工程、化学工程。

核心课程民法、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专利法、商标法、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代理实务、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机械设计基础等。

专业特色

在办学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强基础,重创新;强实践,重技能”的办学特色,以机械工程方向为工科背景,注重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建有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演练机会。在强化校内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相关实习基地、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机构等实践部门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专业同多家单位开展深度校企合作,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竞赛并取得好成绩。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能分别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能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或人民法院等单位从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或审判工作;还能在研究单位从事知识产权或相关的研究工作。

就业主要方向:立法、司法机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公司企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

就业重点单位:中细软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中喆律师事务所等。

物流工程专业

专业解读

物流工程专业学科门类属于工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是以“物资流动”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运输的计划与控制及经营管理的新领域,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油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集物流装备、物流管理于一体。本专业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已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背景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具备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实验教学条件。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石油化工物流装备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课程,以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现代物流装备,交通化学与危险品运输,机械设计基础,工业分析,物流信息技术为专业基础课。以石油化工物流检测技术,低温容器设计,低温容器制造工艺,化工设备安全与维护,工程应用文写作,物流法律法规,化工产品销售为专业扩展课,强调技能专业化与岗位多元化相结合。

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学院与企业联合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为学生的工程训练提供了优越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专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并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石油化工行业为背景,以石油化工物流过程为主体,以物流装备技术为主平台,以物流运动过程管理为辅平台,以物流装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升级和管理所需的岗位技术操作为培养目标,突出体现石油石化物流先进装备技术的设计和运用。

就业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于石油石化行业、交通运输行业、机械或电子制造行业或物流企业。就业重点单位:亚马逊中国沈阳运营中心、UPS、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卡斯马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大连SKF(斯凯孚)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等。